——“一衣带水”社会实践队开展“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专项活动
一句南岛语,紧系两岸情。
两岸情绵绵,南岛语句连。
在这个冬日,我校文学院“一衣带水”实践队踏上了一段富有意义的旅程,深入挖掘南岛语族与两岸文化的紧密联系,体悟浓浓闽台情。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国家统一不仅在于形式上的统一,更在于两岸同胞心灵的契合。”同时探寻两岸“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促进两岸同胞的归属认同和心灵契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一衣带水”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25日至2月5日,在福州市闽侯县、平潭县和漳州市华安县等地开展以“溯源南岛语族,融通两岸文脉”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研究、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台湾与福建地区的文化渊源,追溯南岛语族的起源和发展,挖掘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遗产。通过这样的活动,实践队希望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和感情,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实现两岸同胞心灵的契合和国家的统一贡献一份力量。
一、品读思想,研习新智
实践活动启动阶段,团队成员首先与我中心(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民族与语言研究所所长范志泉教授就南岛语族的历史沿革、现实状况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明确了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向。在范志泉教授和辅导员陈鑫铃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实践团队针对相关研究材料组织线下学习讨论会,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命运共同体”、“民族精神”、“两岸一家亲”等核心论述以及已搜集到的学术论文进行深入阅读与学习。讨论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表见解,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南岛语族的溯源问题并非简单的学术议题,其背后实则揭示了海峡两岸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本次调研的重点应聚焦于该学术问题所隐含的两岸文化纽带等核心项目纲领。
二、追溯血脉,寻觅根源
实践队深入基层,探访村落,研究台湾南岛语族起源与我国华南地区的紧密关联。他们走进我国大陆高山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华安县,对当地高山族村民进行访谈。从中得知,高山族富有活力的传统舞蹈曲目由先辈们用南岛语演唱。然而,在华安县生活的大部分高山族人仅在幼年时听过南岛语,并未深入研究,能够熟练运用南岛语的人相对较少。
同时,在严教授的引导与阐述下,采访团队有幸在当地一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场所——“闽台缘同心馆”进行了深入探访。丰富的资料馆资料进一步印证了两岸历史文化的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的特质。

三、遗址探索,实证求真
紧接着,实践团队分头前往昙石山博物馆以及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与学习,深入探讨南岛语族的源起与发展。在昙石山博物馆内,团队成员通过比对预先搜集的考古资料与馆内陈列的文物,发现昙石山遗址出土的文物与台湾同期遗址的文物特征存在相似之处,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南岛语族起源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观点。在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杨老师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南岛语族的研究状况与成果。在杨老师对展厅内文物的解说过程中,两岸文化在南岛语族领域千丝万缕的联系得以再次确认。
四、多渠宣传,成果显著
实践调研之后,实践团队陆续走进忻州市童话双语幼儿园、林州市第九中学、林虑中学等幼儿园与初高中,推行主题宣讲活动,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宣讲过程中,实践团队向同学们及幼儿园教职工普及南岛语族的基本知识,呈现了调研过程,引领大家追寻南岛语族的根源,体验两岸跨越千年的血脉联系,深化了“两岸一家亲”的真挚情感。
此外,为进一步全方位展示本次实践活动的成果,并普及南岛语族溯源背后两岸历史文化纽带的知识,实践队筹划了一系列互联网媒体推广方案。通过制作视频和科普微课,旨在为广大公众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传播。

小结:
“两岸一家人,心系共同根。”台湾,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文化认同来看,都是我国领土不可置疑、不可改变的一部分。通过“一衣带水”实践队对南岛语族溯源背后的两岸历史文化纽带的学习与传播,队员们不仅拓展了关于南岛语族的知识领域,更向青少年及社会大众传递了“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感,为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强化台胞文化认同感贡献了青年力量。
图文来源:“一衣带水”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