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画家村”,找寻振兴路乡村发展振兴,青年必要有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好渠道,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有效途径。在山东省青岛市,有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乡村聚落,这里的村民放下了锄头,拿起了画笔,靠一双巧手、一支画笔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临摹”出了乡村振兴的模样,绘出了一幅生活富足的“富丽春山图”,它便是入选山东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达尼村。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宣传栏,了解达尼村产业发展历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登登 供图
以画为媒建设,达尼迎来巨变。2024年2月5日早晨,我们沿着新旧交织的道路,顺着缓缓流动的溪流乘车前往达尼村,沿途房子上宏大又精致的壁画在我眼前快速掠过,就像是一串串音符在给刚刚苏醒的村庄配乐,这令我感到十分奇妙,仿佛全身都渐渐被画裹挟着。下车后,我们首先来到了“十里油画长廊”,这里道路笔直,一望无际,长廊两旁密集分布着包罗万象的绘画作品。漫步在此,李白的一句诗词在我脑海浮现,“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这句诗词形容此地真是再贴切不过,我能想象到,这些画家经过严密的构思挥笔作画,就像驱山走海一样把山水的壮丽景象呈现在眼前,我不觉赞叹这些画家们巧夺天工的本领,停留在任何一张画作前,我都瞬间感觉到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初来达尼村就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艺术气息,湛蓝晴朗的天空搭配着色彩丰富的大地使得村庄处处散发着美与精致。我感觉在这里,艺术的表演已经拉开序幕,油画产业成功握手振兴与繁荣,点亮了乡村振兴中一盏亮眼的灯。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村中以油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产业,这种产业和文化的融合让我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委会工作者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登登 供图
以画为媒建设,达尼迎来巨变。2024年2月5日早晨,我们沿着新旧交织的道路,顺着缓缓流动的溪流乘车前往达尼村,沿途房子上宏大又精致的壁画在我眼前快速掠过,就像是一串串音符在给刚刚苏醒的村庄配乐,这令我感到十分奇妙,仿佛全身都渐渐被画裹挟着。下车后,我们首先来到了“十里油画长廊”,这里道路笔直,一望无际,长廊两旁密集分布着包罗万象的绘画作品。漫步在此,李白的一句诗词在我脑海浮现,“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这句诗词形容此地真是再贴切不过,我能想象到,这些画家经过严密的构思挥笔作画,就像驱山走海一样把山水的壮丽景象呈现在眼前,我不觉赞叹这些画家们巧夺天工的本领,停留在任何一张画作前,我都瞬间感觉到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初来达尼村就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艺术气息,湛蓝晴朗的天空搭配着色彩丰富的大地使得村庄处处散发着美与精致。我感觉在这里,艺术的表演已经拉开序幕,油画产业成功握手振兴与繁荣,点亮了乡村振兴中一盏亮眼的灯。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村中以油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产业,这种产业和文化的融合让我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绿泽美术馆简介,了解绿泽美术馆的前世今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登登 供图
虽然实践只有短短一天,却使我印象十分深刻,感叹于达尼村油画产业发达,感动于当地村两委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身为时代青年,我们要勇于担当起乡村振兴事业的责任,将每一滴汗水撒在祖国大地上,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必须要靠产业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一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通讯员:徐恒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