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下午,在学术交流的浓厚氛围中,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刘涛教授、许彩虹老师为桂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皖西学院三校联袂实践团成员开启了一场知识盛宴。
刘涛教授的课程内容围绕“发酵行业恶臭与VOCs控制技术”展开,深入剖析了恶臭污染的特点,其一是溶剂单耗量大,其二是VOCs成分复杂、波动幅度大且含杂原子,其三是环节多、间隙排放、废气捕集率低,无组织排放严重,其四是恶臭异味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刘涛教授详细讲解了吸附冷凝回收技术工程应用、循环干燥技术应用工程以及发酵尾气异味超净排放工程应用研究等内容,为实践团成员们展示了当前先进的技术理念与实践成果,使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治理环境污染的迫切性和发酵行业恶臭与 VOCs 控制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前景,提高了实践团成员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自信心。
图为同济大学刘涛教授为实践团成员授课(通讯员 邓以诺 摄)
许彩虹老师则以“生物气溶胶和健康”为主题,详细阐述了气溶胶的特点,指出其具有组分复杂多变、传染性强、分布广、来源广等特性。课程中,许彩虹老师还以PM2.5为例,深入讲解了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且通过回顾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深刻剖析了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挑战与危害。在交流环节,实践团成员们积极踊跃地向授课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疑惑,并纷纷表示将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努力争做生态文明新风尚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通讯员 邓以诺 摄)
在本次授课中,同济大学的刘涛教授、许彩虹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复杂的知识内容清晰、生动地呈现给实践团成员,引导实践团成员认真思考环境问题与人类健康的紧密联系,鼓励从多个角度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仅拓宽了实践团成员们的学术视野,以及对大气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为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有力地推动了环境科学领域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授课内容(通讯员 邓以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