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军垦文化,倾听屯垦故事,传承兵团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新时代的新疆,兵团精神始终具有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是我们实现开垦戍边、建设美好家园,继续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现实动力。
石河子,一座因军垦而生的城市,一个见证兵团奋斗历程的地方。为响应石河子大学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2024年7月18日,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5人,在秦新燕老师带领下前往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学习军垦文化,倾听屯垦故事,传承兵团精神。
博物馆位于石河子市城区北三路,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兵团爱国主义、屯垦戍边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新中国屯垦戍边历史为主要研究及成列内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现存文物实物1400多件套,其中国家一级革命物件29件。

(图为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王震将军雕塑前合影留恋。卢礼建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军垦博物馆里认真倾听讲解员讲述王震将军带领军垦战士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故事。卢礼建 供图)
王震将军曾亲笔记录;艰苦时期,战士们因极度缺乏营养,很多人都得了夜盲症。后来大家想出一个办法,把班里所有的菜都给一名战士吃,由他来做眼睛带大家回地窝子。

(图为军垦战士们凯旋进疆时的真实照片,展现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来到边疆,建设边疆的激情岁月。卢礼建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认真阅读军垦战士记录开垦戍边的工作日记。卢礼建 供图)
日记里,我们看到的是军垦战士们给予祖国人民的一个承诺,一个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守卫边疆的承诺。让祖国放心,让人民安心。仿佛看到了战士们无畏艰难,扎根天山南北,创业戈壁荒原的景象就在眼前。

(图为军垦战士们手握锄头、铁铲,拿着手风琴,正高歌猛进的雕塑。 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6个大字正印在雕塑前方。卢礼建 供图)
时光芿苒、沧海桑田,老一辈军垦战士在屯垦戍边,建设军垦团场的艰苦岁月里留下了无数荣誉勋章。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那些故事渐行渐远,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和风霜雪雨的坎坷足迹,却永远留在了这篇土地上。留存在每一个兵团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