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积极响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口号。安徽理工大学学子于2024年7月9日至11日,深入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白茆镇、阜阳市及淮南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气象防灾减灾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以“宣传气象防灾,共筑安全防线”为主题。
走进抗洪安置点,传递防灾知识
近期,由于长江流域遭遇罕见的强降雨,水位急剧上升,导致众多沿岸居民不得不紧急撤离他们的家园,寻求安全的庇护所。2024年7月9日清晨,安徽理工大学的宣讲团队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紧急需求后,迅速前往位于白茆镇旭光中学的临时安置点,开展了一场针对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
图为宣讲团成员为安置点群众进行板报解读 摄:宋承峻
宣讲团队采取了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包括精心制作的防灾减灾主题板报、分发内容丰富的宣传手册,以及进行现场的详细讲解和演示。他们向居民们深入讲解了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理、潜在风险以及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宣讲团队成员用平实近人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使得这些通常被视为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
站在抗洪前线,展现青春力量
7月9日午后,响应白茆镇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防汛抗洪行动,宣讲团在旭光村优秀选调生闫恒涛的引导下,迅速抵达了紧张的抗洪堤坝现场。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堤坝进行实地研究 摄:宋承峻
在堤坝上,宣讲团成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深奥的气象防灾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们讲解了洪水预警信号、紧急避险方法、自救互救技巧以及灾后心理调适等关键信息。他们用生动的案例和简洁明了的讲解,使得复杂的防灾减灾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此外,宣讲团成员还积极投身于堤坝的巡查与加固工作,与抢险队员一道,共同监测水位、排查潜在风险、加固堤坝结构。
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未来防灾力量
7月10日,宣讲团队抵达阜阳市颍上县,在当地小学启动了一项专为暑假期间设计的气象防灾减灾教育项目。团队成员们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手段,包括动画视频和互动问答,将枯燥的防灾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图为宣讲团成员给孩子们上课 摄:王舒畅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气象灾害的基础知识,还通过模拟演练,如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乐趣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在真实灾害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田间地头,服务农业生产
7月11日,宣讲团队深入颍上县的乡野田间,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气象与农业:共生共荣"的教育活动,旨在向当地农民传授气象知识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团队成员们采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详细解释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产量和质量,并就如何根据气象预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为了提升农民对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能力,宣讲团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农业气象服务资源和工具。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气象信息获取平台、作物生长适宜度预测工具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宣讲团成员们还现场演示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确保每位农民都能熟练掌握。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当地村民进行沟通 摄:王舒畅
此次宣讲活动得到了当地村民们的热烈响应。宣讲团成员们耐心解答了农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根据颍上县的实际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植情况,提供了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图为宣讲团成员合照 摄:闫恒涛
在这次气象防灾减灾教育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演讲和深入的现场调研,"气象守望,‘理’同风云"宣讲团成功地将深奥的气象防灾减灾理念与村民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珍贵的防灾知识与实用的自救技能。宣讲团以青年的活力和智慧,搭建了一座连接气象科学与民众日常生活的桥梁,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