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晨玥)7月20日,南京财经大学“走如意路,往皋处行”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来到江苏省如皋市南郊的顾家庄,进行了一系列乡村调研活动。
建设美丽田园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因地制宜,把特色田园建设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全面放大“江海绿韵,如意田园”特色品牌,先后打造出12个极具如皋生产、生活、生态特色的省市级田园乡村,助推美丽田园乡村蝶变。其中,顾庄村作为有“花木盆景之乡”美的如派盆景的发祥地,正利用园林艺术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以其顺时而动的产业变迁故事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图为“走如意路,往皋处行”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合照 杜清萱 供图
首先,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顾庄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在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开启了顾庄村久远变迁故事的探寻旅途。在与王书记的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顾庄是“如派”盆景的发祥地,苗木盆景在顾庄有着太多久远的故事。自明末清初起,顾庄村民就开始从事花木盆景的栽植剪扎,历经数代人的推陈出新,以造型清、奇、古、朴为特征的如派盆景,“因树造型、素材于自然浑然一体”的如派盆景风格,于1983年被全国盆景协会考订为全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顾庄花木也因此闻名大江南北。如今的顾庄拥有1992亩耕地,其中花木栽植面积1608亩,成为如派盆景的生产基地。顾庄村王书记指出:“顾庄以花木盆景为支点,从花木的基础种植到特色园林的设计施工,两者相辅相成,在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的同时,构建了顾庄村产业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线。”
同时,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如城街道顾庄社区把准目标定位、放大文化阵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喜欢的“黄金屋”。访谈所处的图书室凭借功能服务“优”、理念模式“新”、活动方式“活”的特色,获评“南通市四星级韬奋书吧”“如皋市四星级东皋书吧”等称号。顾庄不仅将图书室化身公益直播课堂,发动社区能人开展志愿服务,通过“传承非遗艺术”“弘扬盆景文化”等主题活动,推介花木盆景产业,传授盆景制作技巧,传递“绿色阅读”理念,还结合社区花木盆景产业特色,专门配备花木种植、嫁接、蟠扎等书籍,为服务产业转型夯实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顾庄王书记 杜清萱 供图
接着,实践团队成员跟随王书记参观了顾庄村的桂园和五松园。在顾庄村的园林世界中,或高或低的小叶黄杨,遒劲古朴的雀舌、五针松,挺拔英俊的老榆树……形成了无边无际的绿的世界。凭借着对花木的痴迷,村民们在自家门前屋后精心打造园林,把顾庄成打造成集绿色经济、美丽家园、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式大园林,真正实现了“家家栽种花木,户户蟠扎盆景”的显著园林特色。其中,五松园作为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园林景点,以正节、励志、朴直、乐达、怡年为主题,包含丰富多样的内部景致,如假山叠石、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廊回折等,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宁静致远的氛围。园林中的正堂、影壁等建筑以及园内的各种景观元素都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展现了如皋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园林中漫步,团队成员观赏到以“云头雨足美人腰,左顾右盼两弯半”为造型特色的如派盆景,它在全国七大流派中独树一帜,是顾庄村对外展示的一张文化名片。“一步一景、一院一景”,经过统一布局和科学规划,顾庄村的园林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无论是走在乡间小道上还是走进农户家中,都能欣赏到美丽的园林风光。
在顾庄,户户门前有园林、处处庭院飘花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全得益于争创美丽农家活动的开展。顾庄村以农耕文明为根基、以传统民居为景观、以民俗文化为依托、以美丽田园为特色、以休闲农业为主导,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户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对现有居住庭院、家前屋后进行整改提升,并将指定区域沿线农户的庭院和自留地按照一户一品型、微型盆景展销型、长寿养生体验园、农家乐型等四大主导类型进行景观化布置,通过典型带动全面,推动面上开展创建工作,新花王路、环游线沿线已实现特色庭院创建全覆盖。顾庄村先后投入2476万元,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六清一绿”工程,建成“五横四纵”生态桥廊,绿化覆盖率达95%,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顾庄园林 杜清萱 供图
崭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希望田野,涌动蓬勃生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胸襟,做乡村振兴的探索者、逐梦者、践行者。团队成员通过探访顾家庄变迁故事,深入了解了顾家庄用园林艺术与文化描绘出的乡村振兴斑斓画卷,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思考,坚持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书记合照 杜清萱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