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入乡助振兴:探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为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探乡里发展·镜头映复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2024年7月13日来到桂林市灌阳县大源村进行传统中草药产业的调查研究,将新思路新发展注入到农村产业中去,为传统中草药产业带来新的方向,也使更多的人关注到中草药的发展行业中来。
绿水青山中的活宝藏入村当日,桂林理工大学派驻大源村第一书记李学来老师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中草药产业的种植基地,为团队深入讲解了大源村中草药产业的现状以及种植情况。在种植基地,实践团队看到了许多农民正在进行除草工作,虽然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到团队的到来,他们也非常热情的为团队成员讲解种草的生长情况。
从他们眼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对中草药发展满满的期待,仿佛还有那些被我们遗忘的许多传统药材。面对陌生的中草药,我们深感愧疚,中医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草药更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它们不该被我们遗忘,作为当代的青年人不仅要肩负起宣传优秀文化的责任使命,更要保护和传承中华瑰宝。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中草药是自然馈于我们的宝藏,是中华文化发展的见证。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民合照。中青网通讯员 陆康怡 摄
田野乡间中的发展标在乡间、在路口、在田中,我们一路走来,总是遇见许多村民,每一位淳朴的村民见到我们都会说起中草药在这里的故事,面对中草药三年的种植周期和繁琐的维护工作,大家都表示:因为中草药他们的生活变得好起来,日子越来越幸福,一定要在这里守护好一方水土,保护好绿水青山。看着每一位村民坚定的信心,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也更加深感责任重大,要把中草药的文化传承宣传出去,更要拓展中草药的多种方式,让中草药在时代的潮流中焕发光彩。
我们对大源村中草药的探寻,发现中草药种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促进了社会文化的振兴,改善了生态环境,已然成为当地的特色代表。
大源村的村民守护着中草药文化,而中草药的发展也在守护着大源村的村民。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中,大源村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
图为村民为实践团队介绍。中青网通讯员 张梦怡 摄
乡村振兴中的新动力“你看!这些草药长得好吧!”“这里,那里,全是种植的!”每当询问起中草药,村民们都骄傲的指着农田,但是随着我们的走访调研的深入,听到的这些的声音越来越多“传承的人少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面对乡村中草药的种植,我们不禁会发出感慨,远远望去,乡间交错着年迈的身影,农田遍布村庄,而缺少机械厂房的身影、中草药对种植条件的要求等等都在阻碍着中草药产业的发展。虽然草药发展前路困难,和地处深山的现状,但村民对中草药发展的信心从未减退。
中草药作为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古人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将中草药产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共同碰撞出产业新的未来。
我相信,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旋律中,中草药产业定会助力乡村新发展,重新焕发生命力,用特色产业筑建复兴篇章。(通讯员 冉艺锦 付杰 陆昭羽)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民合照。中青网通讯员 李文蝶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