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徐映峰的抗美援朝岁月

发布时间:2024-08-23     阅读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1953年,一位19岁的年轻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参军的征程。他名叫徐映峰,编号为320123193302060614。五年的光阴,从青涩到成熟,他在朝鲜的战场上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岁月。
徐映峰被分配到了21军61师183团3营7连3排7班,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他的部队驻守在38线汉江北沿岸阵线防御,那里是战争的最前线,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条件异常艰苦,他们不得不自己上山接水,住在临时搭建的住宿里,甚至在山上挖洞作为掩体。
记得有一次,连长在一次行动中收获了一些压缩饼干,这对于当时的徐映峰来说,简直是世间少有的美味。尽管生活艰辛,但这样的小确幸也让他们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找到了一丝慰藉。
徐映峰所在的部队经常需要连夜赶往朝鲜,过了鸭绿江后,由于美军的破坏,火车无法继续前行。他们只能步行,穿越四天的崎岖山路才能抵达阵地。途中,一些体力不支的战士不得不减轻负重,进行“三修”任务:修路、修住处、修战道。
即便在停战期间,美军飞机仍然频繁地在上空巡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但徐映峰和他的战友们不仅要参与建设,还要不断学习,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知识,他们都要上课并付诸实践。
朝鲜的冬天异常寒冷,但徐映峰回忆起那段岁月时,总是满怀感慨。他还记得当时学会的一些朝鲜常用语,那是他与战友们共同度过的艰难时光的见证。
1958年退伍回国后,徐映峰在瓜埠红砂矿红土厂工作,直到1988年退休。他的一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徐映峰的故事,是无数抗美援朝老兵中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红色故事将永远被铭记。

 
作者:谈超    来源:社会实践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竹镇烽火——红色记忆与英雄赞歌
  • 徐映峰的抗美援朝岁月
  • 垃圾分类工作的挑战与科技创新
  • 雪域高原上的红色传承: 郑大学子践行红色基因,共铸红色精神丰碑
  • 公益黄昏行,志愿伴童心
  • 公益黄昏行,志愿伴童心
  • 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农村家庭为生计而外出务工的家长也不断增加,导致农村留守孩童增多,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状况,我校
  • 大学社会实践 08-22
  • 南京师范大学风禾小队赴安徽铜陵陈瑶湖小学开展暑期夏令营
  •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经典焕新声”实践队 传承中华古典诗韵,弘扬璀璨优秀文化
  • 粤风筑梦,以专业力量助乡村振兴
  • 粤风筑梦,以专业力量助乡村振兴
  • 寻乡粤筑实践队依托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行动平台,与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团委成功结对,饱满热情投入到实践过程中。结合梯面镇
  • 大学社会实践 08-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