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3日至8月21日,贵州大学阳明学院“知行合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开展了一系列深耕阳明文化的活动。他们通过文化宣讲、志愿讲解、文化短剧拍摄、非遗文创制作、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了自身对阳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阳明文化的平台,为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在中国阳明文化园前合影)
2024年8月13日,贵州大学阳明学院“知行合一”实践队前往贵阳市修文县普陀村开展“解读《玩易窝记》”主题宣讲活动,通过深入解读阳明文化,增强观众们对阳明文化的兴趣。“知行合一”实践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积极与多方沟通、结合生活案例等方式,努力争取以更好的形式将阳明文化展现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乡亲朋友感悟到阳明文化的内涵。伴随着队员们对阳明文化的一步步探索,阳明文化的精神内涵逐渐成为支撑队员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在力量,鼓励队员敢于直面困境,勇于追求。
2024年8月14日至8月17日,贵州大学阳明学院“知行合一”实践队前往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中国阳明文化园王阳明纪念馆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志愿讲解活动。作实践队成员以生动简练的语言为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解。随着活动的一步步开展,队员们的讲解水平和感染力不断提升,赢得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队员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地学习和领悟阳明文化的精髓,努力将阳明文化传承给更广泛的人群。展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耕阳明文化,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将阳明文化传递给更多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队员们在中国阳明文化园王阳明纪念馆开展讲解活动)
2024年8月13日至19日,贵州大学阳明学院“知行合一”实践队前往中国阳明文化园、阳明玩易窝及修文普陀村拍摄阳明文化传播短剧。正式拍摄之前,实践队成员认真习读了王阳明的多部经典著作,与纪念馆讲解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撰写了《遇见阳明》短剧剧本。此次拍摄活动不仅丰富了实践队成员的个人经历,更以创新的方式为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让阳明文化以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方式被理解和传播。实践队成员为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使阳明文化在新时代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深化。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验非遗艺术,传承阳明文化,让阳明智慧在非遗指尖绽放新彩,共绘阳明文化传承新篇章。2024年8月17日,贵州大学阳明学院“知行合一”实践队走进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中国阳明文化园开展“阳明入扇,非遗生辉”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实践队设计了阳明文化知识竞答题目,共包含8道选择题,内容涵盖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学说及著作等内容,游客答对六道题目可亲手制作漆扇,答对四道题目可制作书签。本次活动共有近100位游客参加。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阳明文化提供了平台。

(漆扇作品展示)
2024年8月19日,贵州大学“知行合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街道办事处开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共绘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宣讲活动。实践队成员李世璇带领实践队成员与西部计划志愿者共同学习感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此次宣讲活动加深了实践队成员和西部计划志愿者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他们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动力。
2024年8月21日下午,实践队前往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布依龙井村贵州织黔货非遗文创体验馆体验蜡染制作工艺。在张婷婷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结合少数民族祈福图案与阳明文化,完成了五块蜡染手帕。通过此次活动,实践队成员提升了文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传承阳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此次活动也为传承阳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阳明文化的传承活动中来,为阳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蜡染作品展示)
2024年8月19日下午14时,贵州大学阳明学院“知行合一”实践队与阳明学院团委、修文阳明文化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在王阳明纪念馆会议室举行座谈会。会上,修文阳明文化管理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部长王章杰致开场词,中国阳明文化园运营部部长胡松介绍了阳明文化园情况。学院团委书记喻立回顾往年“三下乡”活动并寄予厚望,提出校企合作推动阳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期望。实践队学生代表李春芳表达感谢,表示将珍惜机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通过此次阳明文化实践活动,“知行合一”社会实践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真谛。“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队员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对阳明文化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未来,“知行合一”实践队将继续秉承阳明精神,努力将阳明文化展现给更多的人,为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