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社区实践团开展“岁月失语,博物能言”博物馆研学活动 冗杂和喧嚣总是浮于一座城市的表面,人间烟火气的底层是流淌在岁月中的历史遗韵。2025年1月9日,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自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团共赴镇江博物馆,共渡一场岁月之行。
(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内进行集体合照 拍摄人 蒋鑫瑀)
走进博物馆,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就与同学们撞了个满怀:陈列的历史遗物,精美绝伦的金银瓷器,色彩鲜明的戏服,精细别致的发冠等等。
陶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项杰出创作,在镇江博物馆《历代陶瓷器精品展》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至新时代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陶器。如元代吉州窑白地褐彩划花纹瓷罐,西晋时期的越窑青釉羽冀纹瓷虎子,有形似乌龟的注水器,如花一般的饮水杯等等。管中窥豹,也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实践团部分成员们在陶瓷馆进行合照 拍摄人 王敏)
离开陶瓷馆,实践团成员来到《京江画派书画精品展》展厅,《中国画法研究》一书曾提到“中国画一定要渗透作者情意的力为基质。”无论是几笔之下便徐栩如生的锦鲤,还是形态各异又生动形象的山西田园画。精秒和细致的绘画展品令同学们无不叹为观止并深刻自豪于中华上下五千年年丰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


(实践团成员张清清,李晶晶正在观赏展品 拍摄人 王敏)
之后同学们又参观了《馆藏古代金银器展》,《馆藏古代工艺精品展》等,并通过展旁注释深刻理解展品内涵,对历史遗物有更深的了解。
(放于镇江博物馆金银器展厅的银镀金凤冠 拍摄人 王敏)
参观结束后,实践员们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分享会,在会上大家积极分享自己在参观后的感受和见解,并和大家分享自己记录展品的方式,有用手机拍照的,有用文字描述的,还有对绘画感兴趣的同学说自己回去也要重新学习中国画,领略前人风光之后,也希望自己能在热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
此次参观镇江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成员们深刻了解了镇江作为历史名城的丰厚历史底蕴,更让同学们意识到历史传承、复兴和发展的时代任务。自西部雪山滚滚向东流的长江,横跨祖国大好山河,而当汇入大海才最显广阔。历史的长河也如这般裹挟着中国瑰丽的民族文化,一路向前,生生不息,一碧万顷。作为时代潮流前方的青年同志们也更因此奋发努力,在“无语”的岁月,让博物在我们的传承和发扬中“言”出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
愿未来的日子里“文载于物,族髓附见。运脉牵连,兴者襄见”的道理会更多的存在青年人的心里。
供稿人 王敏
审稿人 范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