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H创客团队寒假公益行:以编程教育点亮智慧之光

发布时间:2025-01-27     阅读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H创客团队寒假公益行:以编程教育点亮智慧之光
作者:何建娜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指引下,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H创客团队积极响应号召,于2025年1月中荀至下旬组织了一场创客主题的公益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依托图形化编程软件Mind+,围绕“智慧育竹”、“灾害预警”及“智能教室”三大主题,在桂林市西南中心校、华侨小学、七星中心校三所学校成功开展,旨在通过科技的力量,为孩子们打开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
政策引领,教育创新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图形化编程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重视。本次活动紧跟国家政策导向,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乡村地区的教师以及学生们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编程教育资源,以此来缩小城乡创新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智慧竹”:传承与创新并重
在“智慧育竹”主题活动中,3H创客团队结合桂林市西南中心校的特色校园文化-“竹文化”,引导学生利用图形化编程软件设计自动化竹林养护系统,利用KT板、一次性筷子、彩笔以及彩纸等制作竹林以及是自动施肥器的外观,设计编程程序连接主板、传感器等电子元件,实现定时施肥、触动施肥以及远程施肥三大功能。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通过学习了图形化编程基础知识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还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激发了他们对校园文化的自豪感与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图为志愿者为学生们演示智能施肥器功能 团队成员 马心钥 摄
“灾害预警”:科技守护安全
针对近期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现状,“灾害预警”主题创客实践活动通过图形化编程教授学生如何设计简单的地震及火灾预警逃生系统。从地震预警到火灾情况监测,学生们小组合作编写的程序能够检测周围火焰数据值以及地形震动情况并发出灯光信号及逃生语音提醒预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他们未来参与社会公益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课程主讲志愿者为学生们巩固编程逻辑细节问题 团队成员 何建娜 摄
“智能教室”:未来生活触手可及
在“智能教室”主题中,志愿者团队带领学生们探索智能感应桌椅的奥秘,通过编程及超声波等电子元件实现教室桌椅的近距提醒及久坐提醒等功能。学生们在志愿者的指导帮助下三名学生为一组,协力负责编程设计、场景搭建、电子元件的连接,学生们积极动手实践,不仅掌握了物联网技术和编程逻辑,还对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憧憬。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科技改变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图为学生们合作连接电子元件 团队成员 何月萍 摄
多方协作,共筑梦想
本次活动得到了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三位教育技术系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桂林市电教站两位老师的全力支持。10名志愿者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分工负责校园文化及学情调研、课程开发、物料采买等事宜,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所参与学校的校长及师生们积极参与,反响热烈,共同见证了编程创客教育带来的无限可能。
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通过此次公益教育活动,广西师范大学3H创客团队不仅为乡村学生播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承“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宗旨,探索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贡献力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科技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图为3H团队成员与西南中心校师生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 马心钥 摄
 
图为3H团队成员与华侨小学师生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 何建娜 摄
 
图为3H团队成员与七星中心校师生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 何月萍 摄
 
 
作者:何建娜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春节期间游览济南千佛山万佛洞社会实践报告
  • 泉城年韵: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济南春节非遗文化实践报告
  • “探寻乡村法治脉络,共筑和谐乡村基石”——曲园学子乡村法律调研之旅
  • 返家乡社会实践:古韵汀州绽新颜,问卷调研启新篇
  • 包罗万“香”探艺小队赴徐州探寻马庄香包: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中华之香
  • 学子新春归,“摄”下阖家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