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华夏大地最隆重的节日。在不同省份,有着风格迥异的庆祝方式,共同绘就一幅多彩民俗画卷。“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春节习俗承载着情感与记忆,是地域文化的生动注脚。
为深入挖掘春节传统,拓宽民俗文化认知,增进地域文化交流,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珍视,让古老习俗在新时代重焕生机,2025年1月23日至28日,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的“寻中华智慧,赏古今同辉”寒假社会实践队,深入福建、河南、云南、广西、贵州,体验特色民俗活动,一同探寻五省独特年俗,感受传统魅力。
1月23日,闽南地区实践队员来到了泉州鲤城的通淮关岳庙,观看祈福仪式。当地人民摆上准备好的糕点、水果,点上三柱香,按顺序敬拜庙中诸神,带着满满的诚心向神明祈求,希望来年能够顺风顺水。在这里,实践队不仅能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能感受到闽南独特的红砖古厝风格和浓厚的烟火气息。
实践队员随后前往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观摩了当地传统的游神活动。游神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请神、游神和送神。活动开始时,村民们准备好神像和祭祀用品,由一位年长的尊者向神明请示是否愿意出庙巡游。待神明“点头”示意后,游神队伍便沿着预设的路线在村庄及周边地区巡游。巡游结束后,神像被恭敬地送回庙宇,村民们进行祭祀和祈福,以感谢神明的庇佑。在整个活动中,实践队员见证了村民们齐心协力完成各项事务的场景,感受到了游神活动对村社情感纽带和社会联系的强化作用,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闽南地区独特的风俗文化。
1月23日,在河南的实践队成员参与了祭灶这一传统习俗。实践队员与家人包豆包来供奉灶王爷,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实践队成员也参与了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炸三样”和包饺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元宝形状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案板上,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美好愿景。锅里翻滚的肉丸滋滋作响,像是在为新的一年祈福。
写对子是河南传承了上千年的新年习俗。随着笔尖在纸上跃动,一撇一捺都寄托了对蛇年的美好祝愿,希望这些“福”字能够像灵蛇一样为人们带来幸福与安康。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祝福。随着墨迹的流淌,春联逐渐成形,那金色的字体在宣纸上熠熠生辉,将祝福传递给每一个人。
1月26日,在广西柳州的实践队员参与制作春节传统美食油堆和窑鸡。制作油堆时,先把红薯蒸熟并压成泥状,同时将花生、核桃碾碎,与芝麻、糖、黄油混合制成馅料。接着用开水烫部分糯米粉,再与红薯泥、糖和水揉成面团,分成小块包入馅料搓圆,最后在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至金黄。制作窑鸡时,先用黄土块搭成锥子型土窑,生火至土块变红,把用锡纸包好的鸡和红薯放入,推倒土窑焖制。整个过程充满节日氛围。圆圆的油堆代表了团团圆圆,在新的一年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大年才是最幸福的事。窑鸡不仅是一道美味的传统食品,更是春节期间家庭团聚、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和家的温暖。
1月26日,在贵州的实践队成员参与了杀年猪这一项重要的过年习俗。杀年猪通常在腊月进行,这意味着当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日子红火。主人家会选好吉日,邀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来帮忙。众人齐心协力,经过烧水、赶猪、按猪、烫猪毛、刮猪毛等一道道工序。杀年猪结束后,主人家会宴请帮忙的人共同吃“杀猪宴”,也被称作吃“刨猪汤”。菜品的重头戏是猪肉,如炒猪肝、回锅肉、红烧肉等。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味的杀猪菜,一边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1月27日,在云南的实践队成员与家人一起进行了舂粑粑这项活动。首先,选择优质的糯米和饭米,通常按3:1的比例混合。随后将米浸泡在水中至少4个小时以确保米充分吸收水分。第二天,将浸泡好的米蒸熟,经过两次蒸煮以确保米粒完全熟透。将蒸熟的米饭放入传统的石臼中。舂粑粑时,几个人会轮流用脚踩踏碓尾,使碓头有力地起落,舂捣石臼中的糯米。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节奏和力量,以确保糯米舂得细腻均匀。在舂米的过程中,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在石臼旁迅速而精准地翻动米团,确保每一处糯米都能均匀受力。当米饭舂成粑粑状后,操作者会将米团从碓柱上取下,放在涂好蜂蜡或香油的芭蕉叶上,摊成薄饼状进行阴干。
舂粑粑不仅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更是对农耕文化的致敬和对祖先智慧的传承,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对传统生活的记忆。它象征着团圆、丰收和幸福,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祈愿。在现代化的今天,舂粑粑这一传统习俗依然被保留下来,不仅让年轻一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春节的意义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深厚。
1月28日,闽东地区的队员们实地观察和深入参与春节习俗活动。祭灶时,长辈们摆上灶糖、纸元宝等贡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将大米倒入红桶中,插上十双红筷子,圆红纸覆在中间,用红花固定,再取一张圆红纸包住两块大银,这便是“插红”的仪式。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仪式里,队员们深刻体会闽东地区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每一个细节、每一种供品,不仅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年味,更是对传统的坚守,对未来的期许。
寻中华智慧,赏古今同辉。通过实践,我们不仅拓宽了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认知,更深刻领悟到了春节习俗所承载的深厚情感与地域特色。本次实践活动还促进了同学们间的地域文化交流,唤起了大家对传统的珍视,让古老的春节习俗在互动体验之中重焕生机。我们也深知传承文化的责任重大,未来必将继续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属于青年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