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网络诈骗的阴影悄然笼罩,一些大学生不幸成为受害者。他们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得以从独特视角了解他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态度。
小李是一名大二学生,曾遭遇网络贷款诈骗。他回忆道,当时因参加一项竞赛急需一笔资金购买设备,在网上看到一则看似正规的贷款广告,声称无需抵押、快速放款。“我当时一心想着解决资金问题,没仔细思考其中风险。对方以各种理由让我先缴纳手续费,我就稀里糊涂地转了钱,结果不仅没拿到贷款,连本金都打了水漂。”小李懊悔不已。
经历这次诈骗后,小李对网络诈骗有了深刻认识。他意识到,网络诈骗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源于自身防范意识薄弱。在面对诱惑时,没能保持冷静和理性思考,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没想到一不小心就掉进陷阱。现在才明白,网络世界鱼龙混杂,任何看似诱人的‘好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骗局。”
小张则是兼职刷单诈骗的受害者。起初,她看到群里有人发刷单兼职信息,完成任务就能获得不错报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做了几单小额任务,果然收到佣金。随后,对方诱导她刷大额订单,称完成后会有更高回报。小张投入大量资金后,却再也联系不上对方。
小张认为,诈骗分子善于抓住大学生的心理弱点。大学生经济尚未完全独立,很多人想通过兼职赚取零花钱,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我们太渴望能轻松赚钱,所以才会忽视那些不合理之处。而且,诈骗过程中对方一环扣一环,让人不知不觉越陷越深。”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同学因为点击了中奖链接触发骗局,因为卖游戏账号被骗,因为兼职批改作业被骗,被虚假代购……
这些受害者在遭受损失后,态度上既有悔恨,更有反思和改变。他们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教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惕。同时,他们积极向身边同学宣传防骗知识,希望大家不要再重蹈覆辙。
也有同学在被骗后,主动收集各类网络诈骗案例,整理成防骗手册分享给班级同学。他说:“我不想看到其他同学像我一样遭受痛苦,多一个人了解这些知识,就可能少一个受害者。”
从这些大学生受害者的看法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经历伤痛后,对网络诈骗有了清晰认知。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在信息甄别、风险防范方面的不足,也意识到诈骗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尽管遭遇不幸,但他们没有选择消沉,而是以积极态度面对,努力通过自身行动提高身边人的防骗意识,为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这也警示着更多大学生,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文/“偏‘骗’起舞,绕‘骗’而行”实践团
图/“偏‘骗’起舞,绕‘骗’而行”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