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楼下,探寻非遗传承之光
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行远志愿服务队齐聚光岳楼,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非遗传承调研志愿活动。光岳楼作为聊城的标志性古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此展开非遗调研,为志愿者们深入了解本土非遗文化提供了绝佳契机。
活动初始,志愿者们怀揣着对非遗的热忱,穿梭于光岳楼周边的大街小巷,寻觅非遗的踪迹。他们发现,众多非遗项目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葫芦博物馆前人潮涌动,一个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葫芦吸引着游客驻足。志愿者们与馆主倾心交谈,了解到这门传统技艺从选料、刻字到成品,每一步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
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聊城剪纸艺人正专注创作。一张红纸在其手中,经剪刀上下翻飞,瞬间化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志愿者们围坐一旁,仔细聆听艺人讲述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以及在传承过程中遭遇的诸如年轻人兴趣缺缺、传承途径有限等难题。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非遗传承现状,志愿者们对人民群众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调研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非遗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对身边具体非遗项目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同时,信息传播渠道的单一性也成为制约非遗文化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不少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如线上直播、线下体验活动等,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为调研群众写下的对非遗传承的美好祝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林桉岷 摄
此外,志愿者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调研过程中的精彩瞬间、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制作成图文、视频发布在网络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讨论,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此次在光岳楼开展的非遗传承调研志愿活动,让行远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未来,他们将继续投身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用实际行动让更多的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光芒,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
通讯员 郝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