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禾不息”调研团队前往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围绕本地农业发展与农民需求展开实地调查。本次调研团队将目光聚焦在“生产一线的农户群体”,通过发放问卷与入户交流,了解基层农业从业者在科技应用、销售路径、品牌意识与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并尝试提出基于青年视角的建设性建议。
北务镇素有“京郊蔬菜第一镇”之称,是北京市重要的“菜篮子”产供基地。近年来,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种植、智慧温室建设等项目在此不断推进。调研团队在实地走访前充分研究地方材料,发现虽然区域农业正朝着高科技、品牌化方向发展,但在产业末端,个体农户仍面临信息割裂、技术滞后、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
图为北务镇状况
本次问卷设计从基层农户角度出发,内容涵盖基础信息、农产品销售方式、品牌认知程度、合作社依赖度、青年劳动力数量、技术设备使用满意度、企业协作情况及农业未来预期等多个维度。其中,“生产满意度”“科技应用意愿”“销售平台需求”是数据分析的重点方向。
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虽然许多农户对“科技小院”“线上销售”等概念略有耳闻,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不会用、不敢试”的心理障碍。同时,调研中也呈现出年轻一代农户相对活跃的特点,他们更愿意接触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但普遍表示缺乏平台支持和培训资源。
图为村民接受采访 通讯员 查欣怡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在调研中深刻体会到农业现代化转型中的多重挑战与潜在机遇:一方面,北务镇依托“科技小院”、智能温室等项目,在设施升级与种植模式创新方面已初见成效;另一方面,散户生产“单打独斗”的现象仍较普遍,合作社、加工厂等企业平台的联动作用尚未充分释放。
在为期两天的调研中,“青禾不息”团队共计发放问卷50余份,覆盖北务镇主要农业区域。在调查结束后,团队已开始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结构分析,拟从“科技赋能”“品牌共建”“青年返乡”三个方向提出政策建议和实践方案。
北务镇的农业发展仍在路上,而“青禾不息”的调研步伐也不会停歇。在乡野之间,调研团队用脚步丈量现实,用文字记录希望,用专业搭起沟通城乡的桥梁,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乡村振兴答卷“。(通讯员 侯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