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派潭遗响,传非遗之声 ——青烨队赴增城区派潭镇大埔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作者:彭仲宇 来源:彭仲宇
迎着清晨的微风,向着初升的太阳,青烨队调研组成员踏上了探访的征途。
 

(图1 调研组成员外出)
此次我们探访的主题是派潭现存客家山歌的情况。增城的客家山歌有七、八种之多,而出自增城当地的只有一种叫做“过山拉”的山歌调。这种山歌调在当地普遍流行,是客家人们生活的生动体现。
 

(图2、3:客家山歌演出)
 
在派潭镇文化站负责人的帮助下,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派潭非遗文化客家山歌“过山拉”调继承人——张扬光阿姨。
 

(图4 张扬光阿姨)
“讲着唱歌对头经,山歌养命饭养人,祖公壮在生龙口,代代都出风流人。”这是光姨在干农活时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光姨自幼受到母亲熏陶,爱上了唱客家山歌,这一唱就是三十多年。光姨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的知名“歌手”。
 
光姨向我们介绍道,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前,派潭镇当地开设有许多客家山歌培训班,光姨也是主要讲授者之一。如今受到疫情影响,培训班大多被迫关停,山歌的传承也受到了较大的阻碍。面对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光姨十分担忧:“现在的孩子学习热情都不太高,他们说听不懂。”
 

(图5 张扬光阿姨采访照)
光姨用“过山拉”山歌调现场向我们演唱了一段。即使声音有些沙哑,可山歌中积极乐观的情绪十分饱满。当被问及唱山歌时的心情,光姨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唱起山歌,什么事情都忘记了。”
 
向阿姨道别后,我们接着深入探访派潭周边的村落。一位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们,如今当地仅剩老人们仍在传唱客家山歌,年轻人则更加喜好流行歌曲,对于传统山歌并没有特别的爱好。从村民的口中我们还得知,当地的文娱活动也并不以客家山歌为主。客家山歌已随着老一辈人年龄的增大而渐渐淡出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图7 调研组采访当地居民)
白水寨,是派潭当地有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当地重要的文化聚居地之一。我们从白水寨负责人处了解到,白水寨景区也在大力推广当地的客家文化,并计划通过探索能够持续化发展的品牌项目,将派潭特色文化发扬光大。
 


(图8、9、10 调研组集体照片)
日落山岗,我们的探访之旅也告一段落。我们相信,客家山歌的传承并不会止步于此。随着村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老一辈人的带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过山拉”为代表的派潭客家山歌一定会经久不息地散发它的光芒。
 
撰稿人:彭仲宇
审稿人:吴伟慧 李浩文 董光柱
日期:2022年8月8日
来稿单位: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委员会青烨实践服务队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23 关注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 近年来,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春涛镇洋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顺从市场需求积极调整运营路线,从最开始的种植蔬菜到后面改为主要种植水果
  • 社会实践报告 08-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