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污染真的离我们很远吗?人们时常发出这样的疑问。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为了响应相应社会氛围,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校及周边水体中PFAS情况调研”团队于2024年7月13日开展社会调研工作,旨在了解和提升群众对于PFAS的认知水平,并为接下来的检测活动打定理论基石。
切合实际,制定计划在社会调查开展前,团队成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区域、调查对象、调查问卷等社会调查的组成部分。面对如此的调研活动,先前没有相关经验的团队成员们犯了难,组员们对相关准备工作并无头绪。“作为负责人,我明白我的责任所在,我鼓励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并开会探讨,最终总结出了一套相应的规划。”团队负责人杜鹏德如是说到。在负责人的工作部署下,为了立足浙江水域实际,团队确定问卷调查区域于宁波、杭州、绍兴等地区。同时,考虑到调查数据所需要的一般性和普遍性,调查对象被设置为多种职业以及各年龄段的人群。而调查问卷则涵盖“PFAS的性质”“对于PFAS的政策”“PFAS对于生态的危害”等知识是否了解的题目。同时,团队明确调查活动将以线上问卷和线下问卷的形式开展,这些工作的执行为科学开展群众调研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筹备熟悉调查问卷内容。 陈致同供图 遵照规划,合理实施在一个明确规划的指导下,社会调查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团队前往各地的商业中心、工业园区、居民区等处进行线下问卷考察。七月的烈阳炽热,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团队成员,有的成员在一上午的收集问卷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中暑的症状,团队成员陈致同在采访中说到:“天气很热,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处理。”在团队成员的互相鼓励和帮助下,调查工作得以继续进行。为了减少气温对于工作开展的影响,团队成员转变方向,白天调查工作多在室内进行,待到晚上降温时再进行室外调查工作。在一天的奔走过程中,许多成员的计步器都超过了三万步,脚也磨出了水泡,但没有一位成员叫苦叫累,正如团队成员许凌豪说的那样“当我想到我们是在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的时候,我就觉得一切工作都是值得的。”
深入体会,人情冷暖在对人群的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接受调查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的配合,但现实情况并不如意,很多人在听完项目介绍后选择直接拒绝,这使得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展十分缓慢,但队员们并无退缩,而是尝试不断与人们进行沟通。终于,在成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有获取了数位样本。此后,团队再接再厉,强调项目的公益性和环保性,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参与其中,当得知团队所作的项目背景时,有数位陌生人赠送水和饼干作为他们的支持,甚至主动提出将相关资料转发给更多的人。在调查工作结束后,团队成员陈佳晗说到:“在这里,我切实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走出学校,感受来自社会的冷暖。”

图为小组成员开展线下调研。 陈致同供图 立足数据,给定结论“我们发现,对PFAS了解很多的样本仅占三份,而绝大多数样本都不了解PFAS……”会议室里,团队成员围坐一团,听取负责人所作的报告。在经过长达4小时的总结分析后,团队成员最终根据所给样本给出相应的结论:当前社会对于PFAS的了解程度较低,人们对于此类“永久性化学物质”的警惕程度有待加强。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团队所作的PFAS检测工作的意义所在。“为此,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测定工作中科学、高效地给出结论并公开,为环保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团队负责人杜鹏德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