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文化乐曲,感受非遗魅力

作者:陈丽珊 来源:陈丽珊
2022年7月19日,为了引导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文化认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学生会馨星队(以下简称馨星队)于腾讯会议平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深塔中学的高一学生讲授以“非·凡,遗·产”为主题的特色课程,主讲人为队伍文教板块队员周晶晶。
“非·凡,遗·产”特色主题课程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整体分为四个部分:走进非遗世界、木卡姆的传说、袅袅粤曲之音、解锁非遗密码。课程伊始,小周老师运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视频素材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对我国非遗文化进行探讨。随后,她采用设问的方式,结合线上教学资源,逐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用独特的视角带领学生走进非遗世界,帮助学生系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
考虑到学生及自身的文化背景,小周老师分别选取了新疆木卡姆和粤曲两类艺术形式作为典例,深入讲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及共同底色。在“木卡姆的传说”部分,她以刀郎木卡姆流派为对象,详细讲述了其艺术特色。为了增强学生对木卡姆艺术的课堂体验,小周老师还精心准备了刀郎木卡姆派的《新疆好》歌舞片段。由于木卡姆艺术为新疆维吾尔非遗文化,学生对此感到十分亲切,互动时反响热烈,课堂氛围积极友好。除此之外,小周老师通过播放经典曲目《彩云追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广东粤曲非遗艺术的独特风格。在小周老师的带领下,课堂渐入佳境,学生对非遗文化地区差异的讨论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紧接着,小周老师围绕木卡姆与粤曲两大艺术,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将其对比论证,探讨中国非遗文化共同的基因密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小周老师着重从社会价值、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三个层面梳理非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中国非遗文化所传承的精神都是我们共同的民族精神,并且点明其对赓续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最后,小周老师对课堂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学生们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培育饱满的幸福之果。
“非·凡,遗·产”特色课程在学生们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个性与共性,有利于培育学生传承非遗的自觉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馨星队将继续深入开展“走进非遗”系列课程,肩负弘扬非遗文化的使命,在“文化润疆”工程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引导当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1:东奥会二十四节气开幕式倒计时视频导入)

 
(图2:学生积极讨论非遗文化的地区差异)

 
(图3: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互动)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15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安徽高校学子走进朱家沟:重温脱贫攻坚之路
  •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红色精神
  • 为了了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增强青年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22年7月20日,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忆往昔风流,
  • 社会实践活动 08-15
  • 非遗刺绣遇上写真
  • 非遗刺绣遇上写真
  • 我们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暑期实践小队,项目名称:传承“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探究贵州三都马尾绣发展现状产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 社会实践活动 08-15
  • 大学生社会实践
  • 8月14日,“情系山理,‘药’眼争光”实践团依托腾讯会议于线上举行实践调研总结会议。此次会议,由“情系山理,‘药’眼争光”实践团
  • 社会实践活动 08-15
  • 滁院学子三下乡: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文化
  • 聆听文化乐曲,感受非遗魅力
  • 聆听文化乐曲,感受非遗魅力
  •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赴新疆喀什市琉附县深塔中学服务队“非·凡,遗·产”特色课程顺利开展
  • 社会实践活动 08-1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