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神一脉相传

作者:余雅轩 来源:余雅轩
大一下加入了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利用暑假时间回访了老师感受颇深。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令人动容的一幕来自五所乡村小学4 4名孩子的声音响彻国家体青场,他们用希腊语演绎的《奥林匹克圣歌》抵达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份意外和惊喜难能可贵.因为这些孩子全部是真正的“大山里的孩子”。中国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中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的刀量改变了许多孩子的精神面貌,也给我们的教育发展注入了底气和力量。但是我们依然要认识到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点亮未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事关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目标的成色。提开教师队伍素质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先行军。随着乡村教育振哭的持续推进,城市与乡村、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教育软实力,即教育教学质量上的差距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一些边远地区的教育质量与城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甚至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也是干差万别.这与百姓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尚有距离。提开教育软实力,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尼教师队伍。“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烟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广大青年教师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促进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化。 完善健全校园设施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压的试金石。
正确评价和认识乡村教育对现代乡村少年和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乡村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如何正确分析乡村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研究者进行实地调查。不可否认的是如何处理和解决乡村教育问题对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每一个乡村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下好振兴乡村教育“先手棋”,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精准补助”政策,强化“越是偏远、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政策导向,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工作补贴水平,至少在省域范围内统筹实现不同区域间工资待遇的相对均衡,支撑优秀教师在乡村安心从教。切实解决年轻教师最为关心的婚嫁、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推动年轻教师“下得去”且“留得住”。
很多农村⼩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些边远农村⼩学⼏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作⽆法创新。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政府满⾜⽽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法满⾜农村⼈⼝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少,⽽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使农村少年⼉童处在教育资源⾮常短缺的环境中,⽽⽆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以及思考。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些优秀⽼师的做法,结合⾃⼰实际的⽔平应⽤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名合格的⼈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8-25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教育精神一脉相传
  •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点亮未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事关脱贫攻坚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目标的成色。提开教师队伍素质是促进教育
  • 社会实践活动 08-25
  • 青年学生暖心志愿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 关注儿童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 为促进偏远地区儿童的教育水平,弘扬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风气,2022年7月7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教育关爱小分队
  • 社会实践活动 08-25
  • 赋能乡村振兴,探索融合之路
  • 赋能乡村振兴,探索融合之路
  • 7月10日上午,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同学参与“赋能乡村振兴”的主题社会实践,以探究数字经济振兴乡村产业的实现路径为目的,于安徽省合
  • 社会实践活动 08-25
  • 乘数字经济“东风”,辟乡村振兴之路——数字经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