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之路,冬枣助力

作者:王瑶,王昊篁,梁子航,段明金,孟佳瑶,刘明哲,梁玮东,余鹏, 来源:王瑶,王昊篁,梁子航,段明金,孟佳瑶,刘明哲,梁玮东,余鹏,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为亲身体验脱贫攻坚成果,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政策,更好地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中北大学“同州共济”暑期社会实践团聚焦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特色产业——冬枣,开展相关调研。
实践团首先来到“中国冬枣第一村”安仁镇小坡村进行实地走访。站在小坡村万亩有机冬枣现代科技产业园观景台上眺望,大棚连绵起伏。村支书薛安全说:“大荔冬枣皮薄脆甜,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平均每亩地收入高达2万元,给大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小坡村从黄河滩前的省级贫困村,通过走‘党建领航、党员带头、支部搭台、冬枣富民’的道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除此之外,小坡村还结合“旅游+”战略,打造了“冬枣小镇”旅游产业。

图1 小坡村万亩冬枣产业园
走进大棚,沉甸甸的冬枣向我们述说着丰收的喜悦。薛书记回忆起冬枣产业从无到有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高涨的黄河水漫灌,把小坡村的万亩耕地变成了盐碱地。1997年他来到小坡村伊始就秉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不断在贫瘠荒芜的土地上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薛书记大胆带领群众干部种植冬枣,并采用“甜水”浇灌、嫁接育种,大大提升了结果率,使冬枣成为了第一个能在盐碱滩上为大伙带来经济收入的产业。

图2 薛书记讲解冬枣发展历程
  教训就是经验。果皮颠破影响价格,那就修路;下雨、倒春寒影响果子发育,那就搭棚;冬枣在小坡村风风火火地发展起来。大荔全县冬枣迅速崛起,除了农民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的帮助与科技的支持。实践团来到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采访高级工程师周爱英。周教授告诉我们,2000年大荔县政府就将冬枣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并设立红枣局(现更名为红枣产业发展中心);2011年政府开始推广“设施农业”;同时,从实验、示范到推广,技术员同群众一起在田间地头逐步了解冬枣习性并掌握培育技术,个个成为了冬枣专家;为解决集中上市问题,周教授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日光温室,真正让“冬枣变夏枣”;为绿色高效防病虫害,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对土壤进行采样、检测,免费为群众提供培育意见。2021年10月,大荔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洪灾。作为农民致富的高速列车,冬枣的大面积被淹使得农民焦虑无助。周教授义无反顾地来到安置点,鼓励大家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并带领大家展开了紧急自救。灾情结束后,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将沿多品种方向继续创新并推进智慧农业高速发展。

图3 实践团采访周爱英教授
 冬枣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实业家的苦心经营。接着,实践团实地参观了大荔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从冬枣分拣、包装再到运输的全过程。理事长张全喜向我们讲述了合作社的发展规划。第一,与国外专家合作,继续把保鲜技术研究深研究透;第二,延伸产业链,通过海运出口更好更大拓展业务;第三,带动更多农民,共同发家致富。从他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他作为一名大荔人,对冬枣产品的自信、对产业更新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今的首要任务。在品尝冬枣、参观果园、采访不同领域的人后,本团队深刻体会到大荔冬枣作为当地特色产业,深耕二十年,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在振兴路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地方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道路必将更加宽广,人民群众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2-09-15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振兴之路,冬枣助力
  • 振兴之路,冬枣助力
  •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为亲身体验脱贫攻坚成果,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政策,更好地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中北大学“
  • 社会实践活动 09-15
  • 广财学子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寻梦中国蚝乡
  • 交院学子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中华文化
  • 山东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前期报告
  • 2022年暑期,国家记忆寻访团开展了以“寻访红色英雄路,赓续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景观,了
  • 社会实践活动 09-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