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团黔东南州委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通过着力强化组织领导、搭建实践平台、完善服务机制三举措,推动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强化组织领导,彰显青春才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树”作用,加强与各具体实施单位的沟通联系,做好岗前培训和后勤保障,切实保障“返家乡”大学生顺利上岗。组织返乡大学生到各基层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兼职基层助理,从事乡村振兴、创建文明县城、宣传服务等基础工作。鼓励返乡大学生在不同的政务岗位,为民服务显青年担当,奉献才智展青春风采。截至9月,黔东南各级团组织积极搭建平台,为返乡大学生共提供228个单位475个实习岗位,参与返乡大学生达1880余名。
返乡大学生在城南社区开展暑期陪伴、学业辅导活动。
搭建实践平台,擦亮青春底色。充分利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暨“扬帆计划”平台,着力搭建好黔东南籍青年参与家乡建设发展沟通平台,发挥好共青团服务青年职能作用。积极组织返乡大学生立足自身所长,当好政策宣传员,在赶集日,上街宣传禁毒、防电信诈骗、防溺水、防火、防电等相关知识;当好交通监督员,在每日的早晚高峰期间,与交警共同坚守在各交通路口;当好文明劝导员,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劝导制止闯红灯,逆向行驶、不佩戴安全头盔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截至9月份,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48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0余场次。
返乡大学生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
完善服务机制,增幅青春力量。不断加强对“返家乡”大学生服务组织、服务内容、服务活动的指导、支持和激励。实践期间,通过及时跟踪返乡大学生的实践情况,用心用情解决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期间遇到的困难和利益诉求,做好信息情况统计,鼓励返乡大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并通过召开“返家乡”工作总结会、交流会等形式深化实践意义。组织引导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进企业、看产业、促就业”企业参访、“我的返家乡故事”作品征集等3项子活动,进一步帮助大学生了解家乡的就业创业环境,鼓励其毕业后返乡发展。在作品征集活动中,共评选出短视频、文章、摄影等类别获奖作品36件。实习期满后,各级团县委根据现实表现为其提供实习鉴定,并择优对全州服务表现突出的200名优秀个人给予表扬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