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中医养老方法,助力新时代中医创新发展,巩固团队中医养老模式研究的实践基础,2023年1月11日,山东大学(威海)杏林春暖调研团成员宋淑轩以线上方式采访了国内知名医学院的中医学专业大一学生孙艺嘉,就中医慢病管理、中医养老方法、青年群体老年病及中医互联网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
在访谈过程中,孙艺嘉同学首先对传统中医的特点和优势作出了大致介绍。“如果说西医强调解决体征上的病痛,那么中医则是着重于发现病根,扶正祛邪,让身体回归到自然的状态。这是中医与西医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理念的不同”,孙艺嘉在访谈中指出。除此之外,她还补充说明了中西医在诊疗程序、用药、治疗速度等方面的差异,指出相较于西医,传统中医存在诊疗程序精简、以中药汤剂为主要药物、治疗速度较慢等特点。“虽然西医治疗见效更快,但中医也有自己的优势,”孙艺嘉指出,“中医对于慢性病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扶正固本’的中医理论非常适合慢病管理,从真正的病因着手治疗,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治疗效果好。同时,合理的中药汤剂也具有副作用小,成本低等优点。在新时代,传统中医仍然极具医疗价值。”

当谈到中医养老方面,孙艺嘉指出,中医“形神共养”、“顺其自然”的理论非常适合老年养生,并说明了传统中医还拥有食疗、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帮助老人养身健体。其指出:“中医的养老方法有很多,包括让老人定期吃一些滋补的食品啊,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或者进行一些文体活动放松心情。”当谈及背后的中医原理,孙艺嘉表示,还是“扶正固本”的传统理论,让老人的身体回归到自然的健康状态,疾病自然就没有了。至于“形神共养”,则是说中医强调真正的养生是兼顾身体的保养与精神的摄生,神明则形安,守神全形。
近年来,青年群体已经出现了不少罹患老年病的病例。针对这种现象,孙艺嘉表示,由于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不少青年长期保持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提高了他们患老年病的概率。其指出:“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减少熬夜等方法来预防老年病,比如用中药饮片泡水喝、在三餐中加入一些食膳,都是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不过必须坚持,养生绝没有速成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显出成效来。很多长寿的人,都是从少时就开始坚持养生了。”同时,她还补充道,如果想要了解一些科学的养生方法,可以观看一些养生科普节目,或者阅读一些比如《黄帝内经》中“上古天真论”等中医经典养生篇目。
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等系列文件,将中医药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时代进步,互联网技术正与传统中医逐渐深度融合,这一新兴发展模式正走进人们的视野。针对这个方面,孙艺嘉表示,现今很多中医医院确实越来越智能化,挂号预约都在互联网平台进行,医生开具处方也是运用仪器输入,不再需要手写。尽管中医互联网发展提高了就诊效率,但是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孙艺嘉指出,从患者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年就诊者没有掌握使用互联网的能力,他们可能无法顺利完成网上挂号。从医生来看,很多老中医并不习惯使用复杂的智能设备,更倾向于传统的四诊模式。从设备来看,中医的“望闻问切”诊疗程序,需要医生能够准确观察患者的面相、舌相、脉象,如果患者采用拍照上传的方法,照片可能会因为受到清晰度、环境光线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实际不符,从而影响医生的正常诊断。从药物来看,不少居民社区,尤其是乡镇,附近并没有中药药店,就算能够在家完成中医的远程诊断,在居住地也难以轻松地获得处方上的药材。因此,并没有为患者带来明显的便利。中医互联网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在未来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不断推动中医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在访谈的最后,孙艺嘉对中医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推荐了中医中药网、医药网等中医资料网站。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传统中医养生方法,并对当代中医互联网发展有了充分体会。本次访谈为团队提供了丰厚的材料支持,对调研团进一步开展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