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文明脉络,承乡音乡情——山东大学(威海)2023寒假枣庄方言调查

作者:”怀我好音,音动乡情“调研团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
溯文明脉络,承乡音乡情——山东大学(威海)2023寒假枣庄方言调查
为研究有关枣庄方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2023年1月11日-13日,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怀我好音,音动乡情”调研团成员郭敬欣就群众对于方言的态度、本地方言的发展现状、本地方言面临的困境、如何保护方言等问题对枣庄山亭的5名群众进行了调研访谈。
枣庄市位于山东、江苏、安徽的交界地带,枣庄方言是山东方言和江苏方言的杂糅体,属于中原官话中的徐淮片,有其独特的魅力。调研发现,老中青三代人对于当地方言现状的认识存在着明显差异。年轻人普遍认为自己还算熟悉掌握家乡方言,并且认为由于当地经济不发达,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弱,外来人口较少,对本地方言留存保护较为乐观;而中老年人生活阅历更为丰富,更为了解本地方言,他们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通话的传播更为广泛深入,本地部分方言已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传统的方言可能受普通话或周边方言的影响,这也导致了老派枣庄方言向新派转变。枣庄方言中有些独具特色的词汇,如蜗蝼牛(蜗牛)、郎宁(外婆),都在逐渐被当地人淡忘,这也是在很多老人眼中新派枣庄方言就是有口音的普通话的原因。   
调研团成员发现当地政府对于方言的保护关注的相对来说较少,基本只停留在纸面的宣传上,未能深入大众,对于方言的保护与传承,社会上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也有所欠缺。当今时代语言的规范是不可避免的,但那些承载着历史与一方土地记忆的方言值得被留下、看见、记住、珍惜。
通过本次调研,调研团成员认清了当地方言保护面临的诸多问题,对枣庄文化发展现状和保护传承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山东省整体方言文化发展有了更全面的把握,为团队后续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1-31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北师学子沂蒙行:追寻红色足迹,感悟老区发展
  • 讲好家乡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秉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淮北师
  • 社会实践活动 01-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