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3日,在经历连日小雨后,终于迎来了晴天。正如采访时所听闻的修渠号子一样:“赶阴天,抢雨天,毛毛细雨当好天。”趁下午雨停,我们便出门开始今天的采访。
中午一点,我们连续辗转付家河与柴家庙,可能正值晌午,老人都在休息,大街上空无一人,我与其余队员只能无功而返。
下午三点三十分,不甘心的我们再次前往付家河,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联系上了付文山老人,当时在林县四中上学的老人,听闻修渠便加入到了红旗渠建设的队伍中,背水泥抗石灰,老人越讲越发感叹现如今生活的翻天覆地,并在最后嘱托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注重学业,发奋读书。
而后,我与队员抵达柴家庙,在这里遇到了李补元爷爷和杨金花奶奶,李爷爷因年事已高再加上年轻时身边充斥炮火,不得不戴上助听器与人交流,在艰难的沟通下,杨奶奶突然出现,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当时的修渠经历。修渠经历有苦有甜,老人更侧重修渠后,通水时的那份喜悦,杨奶奶绘声绘色的描述仿佛红旗渠的建成就在不久之前。
最后,我们在白草坡村的小广场内遇到了岳兴昌和张福存两位爷爷,负责后勤工作的张福存爷爷为我们讲述了红旗渠背后的工作经历,而岳兴昌爷爷所讲的修渠前还是旱地,现如今已经种上水稻的巨大反差令我们印象深刻。
图为队员与李补元爷爷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