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天气转晴,问渠寻访队再次出发去寻找修渠老人。在几个村委会的帮助下,队员们收获颇多。
寻访团首先去到了付家河村,采访到了付文山爷爷,付爷爷今年78岁,1960年在林州四中上学,跟随学校去王家庄支援工作了一个月左右,每天抬灰、推土、抬石灰,一人一天三两粮食,吃不饱饭经常饿肚子。付爷爷说不管是红旗渠还是空心坝全部都是人工,没有机械。无数林县人民用一双手一钎一锤才修建出来红旗渠的,人虽受罪,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永在。
图为付文山老人与问渠青访团成员交谈。通讯员李星丽摄
接着队员们又来到柴家庙村,采访到了李补元爷爷和杨金花奶奶。两位老人都说到了修建红旗渠条件异常艰苦,两抿一刮,马灯掉饭里还是要吃,吃饭还想着给老人小孩儿带回去吃,开始吃的是红薯面后来条件好了会吃到馍,每人每天八两粮食。
图为李补元老、杨金花人与问渠青访团成员交谈。通讯员郝卓凡摄
最后队员们来到白草坡村,寻访到了岳兴昌爷爷和张福存爷爷。岳爷爷说60年代很多人逃荒逃到山西,修建红旗渠解决了吃水问题。水刚来的时候村里人很积极的种庄稼。张爷爷当时主要是负责后勤工作,早起准备施工的工具,补充萝卜和木薯,挖野菜摘树叶,物资紧缺的时候,有啥能买的就买啥。
图为岳兴昌、张福存老人与问渠青访团成员交谈。通讯员郝卓凡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当年到处洋溢着建设热情的红旗渠工地上,林县的人民用青春和热血、奋斗和激情铸就了红旗渠这座丰碑。岁月流逝、精神赓续。今天,一批批如林县人民般的奋斗者,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接续奋斗,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