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亲身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基层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实施建言献策,呼喊出乡村振兴的青年之音,7月9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入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西省晋中市中郝村,实地调研考察中郝村的发展现状,感悟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在中郝村刘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中郝村村委会,考查调研中郝村的实际情况。经与书记的交流和实际观察,队员们了解到,中郝村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明清时期,中郝村先后出现了6位举人、2位秀才,战争时期更是涌现出郝耀明、侯建邦等革命烈士。现今,中郝村以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了三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十三处庄园,将农业、文旅相结合,打造出了一个宜居、宜农、宜商、宜游的现代化乡村。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书记进行交流
图为实践队员考察调研中郝村村情村史
乡村振兴农业为先,为实际了解中郝村农业、文旅结合的发展现状,实践队员们来到中郝村的一些庄园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设施园艺集成试验示范园区是以蔬菜种植、水果种植、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以及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等。园区致力于从育苗技术到种植推广,进行产业链的打造,从服务到销售,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在园区技术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考察调研了鱼菜共生模式养殖大棚、七彩小西红柿无土垄沟盆栽模式大棚、椰糠条无土栽培大棚、气雾栽培模式大棚等等一系列现代化种植大棚。园区的技术员曾经是计算机系的大学生,半路出家学习农业,助力家乡的振兴。经技术员的介绍,实践队员对这些大棚的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鱼菜共生系统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图为实践队员考察调研鱼菜共生模式养殖大棚
椰糠条无土栽培模式主要使用椰糠进行种植,减少了肥料的浪费,做到了集中用肥,增加了其透气性,解决了作物连作障碍,土壤盐化酸化,土壤板结,死棵等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考察调研椰糠土壤
气雾栽培模式采用梯形架、圆柱式、三角架三种模式,采用水肥一体系统、喷雾,实现浇水施肥,全部采用自动化设施进行。
图为实践队员考察调研气雾模式下种植的七彩小西红柿
大面积的苹果和葡萄种植也是中郝村乡村振兴的一大特点。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海康果园,果园有13亩葡萄、60多亩苹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果园生草、铺设地布、葡萄栽培模式V字架+防雹网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新品种的引进,实现早果、优果、丰产模式振兴乡村。
图为实践队员考察调研海康果园
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有很多,花卉的种植就是其中之一。实践队员们紧接着来到祥和花卉园进行调研。园区有各式各样的花卉,这些花卉的种植不仅可以进行销售,而且还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参观,从而更好的推动中郝村的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在祥和花卉园前合影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发展大计,农业农村更是有广阔的天地。经过此次实践,队员们感慨到:中郝村发展模式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乡村的发展和振兴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着想的领头羊,要能为百姓、村子办实事,而不是搞面子工程,为一己私利。再者就是人才的引进,果蔬的种植、花草的种植都需要技术人员出方案做研究。人才的引进,新鲜血液的引进,很大一批来自大学生。他们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规划农业生产;他们有一腔热血,有信心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发光发热。当代大学生应多加关注农村的发展,为国家的振兴、乡村的振兴献计献策、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