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从古至今,历史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为了传承红色血脉,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和追问,安徽师大学子前往大别山历史纪念馆了解有关于大别山一代的历史更迭与红色文化。
关键词:安徽师大 大别山历史纪念馆 红色血脉
7月14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六安“方言学习和红色调研”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大别山历史纪念馆,活动期间,实践团队通过纪念馆内展示的史料记载、大别山一代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红色抗战精神的宣讲对大别山的历史与红色革命有了进一步的探寻和深入。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爱国是炎黄子孙不解的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精神贯穿古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尤其以精忠报国为先。
安徽师大文学院赴六安实践团队在大别山历史纪念馆参观了多名出自大别山地区的伟人雕像,在纪念馆内,有专门的人员对人物由古至今以时间顺序讲述其生平事迹。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解了历史伟人,查询了相关时期全国的史实资料。由于馆内对于人民英雄事迹的记录有省有略,在工作人员结束讲解后,同学们自发组织小队,通过分时期的方式分别带领其他游客参观纪念馆,并对馆内知识以外的史料进行补充说明,使游客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宣传范围,使更多的历史能够被人所熟知。
除此之外,红军史实也备受同学们关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红军为了坚定维护人民的利益,躲避国名党政府的围剿袭击,在抗战时期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渡过江河,只为推动中国走向更美好光明的未来。
实践团队在馆内学习时当地正在进行对警察的红色教育。除了了解纪念馆内的相关抗战历史,还有听警官们讲述的更加详细的红军历史。活动期间,还有当地的老人前来馆内参观,同学们听到了老一辈对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环境更直接生动的描述,对大别山地区红色革命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除了对大别山地区历史文化的探寻,同学们还在馆内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现代红色文化的扩充,馆内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现代文明建设区域。在这里,有纪念馆特意设立的红色书屋,同学们可以进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红色书籍进行阅读,有对过去中国历史的描述,也有对现代中国未来的展望。安徽师大文学院赴六安实践团队在书屋自行学习了一个小时,对中国红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书屋内教小朋友一起阅读书籍,增强小朋友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同时记录了馆内的习近平语录并给小朋友解释了其内涵和意义,促进文化的持续传承。
此次的大别山纪念馆之旅,加深了同学们的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的认知,增强团队的爱国主义意识。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表示:要促进历史与红色文化传播,使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