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实践团,来到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实地考察浏阳非遗古法造纸工艺,并有幸与非遗传承人黄隆根师傅和黄永根师傅进行交流访谈。
古法造纸 源远流长浏阳手工竹纸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宋元以前。清乾隆年间,纸被朝廷官府纳用,始有贡纸之称。清咸丰年间,引进竹料熟料造纸工艺,根据当时用材的需要贡纸分为:大贡、二贡、放响三类纸,大贡较厚主要用于古建修复;二贡称中书纸,宜书宜画;放响较薄,多用于古籍修复。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涌起,古山贡纸生机重现,长沙市非遗保护中心对于古法造纸给予了大力支持。

图为古法造纸书籍作品
非遗文化 深度对话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造纸的基本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取材、打格、干丝、干壳、处理纸浆溶液、抄纸、牽纸和烘焙纸六大部分,共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


图为干丝、干壳

图为黄隆根师傅为实践团介绍焙纸墙

图为黄隆根师傅妻子焙纸
其中,整个造纸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捞纸的部分,要捞的均匀,就必须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捞纸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入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溶液所制作的胶,这样才能保证纸张在压制后,依旧能够张张分离。在胶溶液的制作上,黄隆根师傅补充到,不同季节所使用的植物原料也不同,春冬两季用腾膏,所需植物是猕猴桃的根、枝、茎;夏秋两季则用候獐木膏或朗叶膏,这种材料在制作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当然不同用途的纸张对于纸浆溶液的要求各不相同,若是做铜口纸(一般为花炮用纸),对于竹杂质的要求就不高,在取材过程中好的材料与坏的材料并不需要进行详细的区分;若是作为书画用纸,则对于原材料的选择会相对精细很多。黄隆根师傅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历经百年的古书古纸,每一页都是艺术品,纸张历经百年依然完好无损且字迹清晰,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


图为黄隆根师傅向实践团展示古法造纸制品


图为实践团在参观学习制作过程
在参观两位师傅的制作过程后,实践团对两位师傅进行了深度采访。了解到由于受到机器纸的冲击,目前古法造纸的销售主要是销往古籍印刷厂、书画家以及花炮厂,对于古法造纸的需求量较少,黄永根师傅表示偶尔也需出去打点散工维持生计。现在因为国家政策的扶持,古法造纸的境地相对有往好的趋势发展,但达到蓬勃发展,吸引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加入到古法造纸技艺传承,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通过这次实地走访调研,实践团深切感受到两位师傅对于古法造纸这项技艺的热爱。他们希望能将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将老祖宗传下来的的手艺留存下来。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里,不忘初心的去传承一门古老的技艺是很难坚持的,但是黄隆根师傅和黄永根师傅却能够做到,他们的行为非常令我们敬佩。现如今,在传承古法造纸时,也需要创新和发展。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新鲜的血液注入非遗传承当中,让传统非遗在现代社会大放光彩!
文字/罗炎清 图片/何佳容 指导老师/刘文海 张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