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大学子三下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作者:张博 来源:塔里木大学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2023年7月16日,塔里木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以二十四节气为例”宣讲团前往阿拉尔第一中学,对二十四节气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宣传教育。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一套时间体系,其不只是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诗意体现,更体现着古人的哲学思想,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3日下午,团队一行人来到阿拉尔第一中学,对该学校的同学们进行二十四节气先关知识的普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楚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团队成员先教同学们唱二十四节气歌。在教同学“唱歌”的过程中,队员对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传说、谚语及其文化内涵做了细致的讲解。例如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关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有扫墓、插柳、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此外,中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干粥等多种富有营养品的习俗。清明节的谚语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花,大车拉;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归家”等。此外,关于清明节有一个传奇故事,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宣讲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宣讲知识集趣味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描绘出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生动画面,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从远古时代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文明中的自然属性。
与此同时,队员也对同学们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在问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性”时,高一六班王同学这样说道:“以前,我觉得传统文化这个词很深奥,我不能理解,但是今天通过你们的讲解,使我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从二十四节气中领悟到了古人的智慧,它能够增强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并激励着我不断进步,我觉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必要”。
“二十四节气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二十四节气,使其不被遗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团队成员张泽阳谈道,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博大精深,浸润心灵,希望通过本团队的宣讲,能够使更多人知道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也希望它能够代代传承和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18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展贾汪繁荣画卷,筑乡村振兴之魂
  •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聚焦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物流管理系“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
  • 社会实践活动 07-18
  • 湖工商学子三下乡:跨时空对话情景剧:追逐光,靠
  • 黄河文化的珍贵遗存与曹植墓历史连结
  • 黄河文化的珍贵遗存与曹植墓历史连结
  • 为探索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精神。2023年7月18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河心承载,泱水韵扬”实践团前往东阿县鱼山村曹植墓风景区进行
  • 社会实践活动 07-18
  • 育苗树人筑梦想,爱心支教暖童心
  • 支教--让教育没有距离 ,让爱跋山涉水,让热爱和坚守点亮梦想。安阳师范学院赴安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守护春苗,选择来到河南
  • 社会实践活动 07-18
  • “追寻足迹,青春筑梦”实践团队:沿着总书记的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