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及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组成的“惜峥嵘岁月,感繁荣国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7月下旬于南京进行了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代表,南京这座城市在保留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积极追求创新发展,展现了一条将古典文明与现文明融合恰如其分的独特道路。团队 在实践期间,带着老照片走访调研了南京诸多家喻户晓的地点,不难发现个中变化。
秦淮河位于南京市中心,历史上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极富盛名。近年来,秦淮河经过改造与整治,形成了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成为南京城的著名景区。景区在引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于一体,让置身其中的游人领略到古典中式之美,不仅如此,秦淮夜市、金陵灯会也相当令人难忘。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开发的成功,既是中式古典的魅力让人折服,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的智慧结合所致。
若说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保留中创新,那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的新街口步行街可以说是改头换面。几十年前,这里还只是普通的街巷,经过规划后逐渐发展成商业街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是坐落在广场西北角高达110.4米的金陵饭店。现在的新街口虽依旧是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但与过往相比,如今的这里老建筑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和星罗棋布的大小商店,其高低中档全面覆盖,营业额长期居中国各商业街区之首。尽管如此,自1942年11月孙中山先生诞辰七十六周年前夕至今,除特殊时期外,步行街的中央广场一直屹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中国众多孙中山铜像中最为著名的,这是新街口众多变化中的不变,亦是南京在现代化发展中仍保留的著名地标和精神象征。新街口的蓬勃发展,无一不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在商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除了文旅和商业领域,团队成员也有前往作为南京科技创新的探索先锋——江北新区。在2015年江北新区宣告设立之前,不少人表示“宁在江南挤小房,不要江北一栋房”,如今的江北新区背靠政策支持,依据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以“创新引领、生态宜居、协调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未来产业的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区域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和开放带动的标杆区。可以说,江北新区不仅是南京市和长三角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研究和实践基地,亦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团队在实践期间,通过实地参观、走访,深刻体验到南京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从来都不是对立面,只要将其巧妙融合,亦能在保留古典韵味的同时,达到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是兼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立足自身国情和文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之路,这是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也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保持开放、包容和创新。(通讯员 洪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