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读书感想之《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作者:徐嘉瞳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中毒”的孩子很难摆脱毒害

  “有毒”的家庭和家长会使孩子们深受毒害,其内在影响即便是在父母去世后,也紧紧束缚子女的思想。这种毒害思想会影响孩子工作、婚姻、交友等各方面,而且很难实现自我救赎。

  2.子女自觉承担过错

  未成年子女在面对原生家庭问题时,总是会自觉地把过错(如,父母离婚自己被遗弃,性虐待,父母酗酒等)归咎于自己身上,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摧毁了自信。

  3.伪装“正常家庭”使孩子无法表达自己情感

  “正常家庭”的伪装让孩子不停地否定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确性,被迫与自己说谎,并让其时时刻刻保持警惕,维护着家庭表面上的“和谐与正常”。长大以后,孩子们会丧失自信,且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看法。

  4.“有毒家庭”大部分是父母双方的过错,让孩子受到双重背叛与伤害

  比如,父亲酗酒并且家暴孩子时,母亲多数避而不见,将自己也放在了“需要被保护的孩子”的角色上,而非一个为孩子付出、保护孩子的母亲的角色,甚至在孩子成年后试图反抗时,挺身为父亲辩解。

  5.健康的家庭和“有毒的家庭”的区别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一般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10-02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我的实践故事之我以我心绘前路
  • 我的实践故事之我以我心绘前路
  • 在这个假期,我和我的队友们前往了阿拉尔市一师十三团21连,调研新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程度,传播新媒体知识。
  • 社会实践活动 09-22
  • 【实践风采】湖北分队实践
  • 近日,何玉立、潘丽帆和向语宇三位“知行并济,共研帮信”暑期实践队两湖片区成员分别在自己家乡的法院、律师事务所开展了个人实践活动
  • 社会实践活动 09-22
  • 【实践风采】江浙沪小分队
  • 近日,由蔡旭彤、薛笑蕾、夏冰雪同学组成的“共研帮信” 江浙沪小分队分别在家乡开展了个人实践活动,并收获了丰富的实践成果。让我们
  • 社会实践活动 09-22
  • 【实践风采】粤贛川分队实践
  • 2023年6月至8月,武汉大学“知行并济,共研帮信”第六小组的实践成员分别前往广东、四川、江西等地的法院、检察院以及律师事务所展开调
  • 社会实践活动 09-22
  • 三下乡实践活动故事——易班新媒体工作室在第一师
  • 武汉大学生前预嘱调研实践队社会实践
  • 为了开展“生前预嘱”入法现状与困境的调研,武汉大学生前预嘱入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调研实践队的实践小组在四川省、内蒙古省以及重庆
  • 社会实践活动 09-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