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乡村梦,留住沂蒙情
发布时间:2024-07-31 阅读:
非遗技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调研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在这里见到了负责柳编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人员。通过与他们座谈并进行采访,同学们对柳编产业有了更多宏观视角的新认识。目前,临沭县全县有柳编工艺品企业400余家,柳编产业从业人员近十万人,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一串激动人心的数字背后,离不开政府默默的支持。工作人员介绍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编“簸箕”、“笸箩筐”、“升”、“箢子”的小作坊不断转型升级,发展成涉足家具、园林、装饰等多品类的大产业。部分公司通过横向扩展生产线,制作柳、藤、草、竹工艺品,关注国内外流行元素、新需求,将柳编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在当地建立了规模不小的产业园。
我们还特别探访了其中尤为有代表性的目前中国最大的柳制品供应商欧拉公司,欧拉公司的产品系列多样,远销海外各国,与全球多个知名家居集团建立合作,商业版图极大。调研队员发现,临沭柳编产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各企业在良性竞争中利用自身优势,拉动临沭经济增长。为非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交上了独树一帜的答卷。
在曹庄王贺桑蚕基地,我们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养蚕种桑对乡村面貌的巨大作用。在当地村民口中,我们得知临沭县桑蚕业的复兴最早是由留守家中的妇女老人带动,随着桑园面积的扩大,养蚕大棚越建越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王贺村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熙攘,更是旧貌换新颜,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村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
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三元里朱村的蔬菜大棚中,我们对农民叔叔婶婶和前来观光度假的游客们进行了社会实践调研。棚内,农作机械穿梭忙碌,实现精准控温控湿,一排排蔬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通过与当地农民深入交流,他们了解到这里的蔬菜大棚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经济发展。这些大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体现了现代农业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同学们发现,寿光市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力支持设施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同时注重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农民通过参与合作社、共享销售平台等方式,实现了产销对接,增加了收入。这样的实践调研让大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农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也让我们认识到作为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激发了大家服务社会、贡献青春的热情。
同时,三元里朱村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巧妙融合,打造了集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模式。游客在此可近距离感受农业生产过程,品尝绿色农产品,享受宁静田园生活。朱村的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成为农业旅游和生态文旅的典范。
通过这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年轻的我们深入农村,临沂市临沭县和潍坊市寿光市留下了我们调研的足迹,我们亲眼观察了乡村振兴政策下新农村的面貌,亲耳聆听了农民们的枝叶心声,亲身体验了乡村的发展变化。大家了解到,乡村振兴不仅在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更关系到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结合。农民的勤劳智慧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共同绘制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广阔乡村,大有可为,这次实践让我们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力量,也坚定了我们服务社会、贡献青春的决心。政府与民众紧密联系,风雨同舟,一道走在振兴路上,无疑是沂蒙精神中“党群同心”的最好写照,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通过此次调研,我们看到乡村旅游产业前途光明,也真心祝福我的家乡越来越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通讯员 蒋孟君)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社会实践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筑梦乡村熠青春”社会实践队
责编: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周云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乡村旅游“好风景” 绘就发展“新图景”
- “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传承是创新的根与茎,创新是传承的花和果。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社会经
- 社会实践活动 07-31
- 青春助力乡村游,文化点亮振兴路
- 夏日的热浪并未阻挡我们的步伐,反而点燃了我们的热情。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筑梦乡村熠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我们带
- 社会实践活动 07-31
- 绘出乡村梦,留住沂蒙情
- 从“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革命老区,到而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新沂蒙新乡村,山东人民走过了近一百年风风雨雨,砥砺奋斗,焕然
- 社会实践活动 07-31
-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星火筑梦”社会实践队组织参观了胶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缅怀先烈的同时,致敬每一位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
- 社会实践活动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