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师范生行走的“大思政课”搬到革命老区、文化大县│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狼牙山上精神颂,易水之滨古韵悠。近日,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易水红途先锋队前往易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把行走的“大思政课”搬进革命老区、文化大县。易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忠义之士荆轲在此发出慷慨悲歌,革命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在此创下惊天动地的壮举,易水砚、摆字龙灯以及易县铜雕等多项非遗技艺在此继承发展……通过实地探访和切身体验,实践队员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实践团一行以“赓续红色血脉,涵养育人智慧”为主题,实地调研了河北保定易县,全面了解易县的历史文化资源,易县中学的教育教学情况;提供学情学法分享交流,与县域中学教师深入探讨,建好“大师资”;发挥成员专业优势,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微课堂宣传,让县域文化,红色资源浸润实践课堂,搭建思政“大课堂”。
易水红途先锋队在易县抱朴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易县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参观学习,与师大校友交流沟通。同时,走进课堂开展学法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推动思政小课堂的营造,感悟县域高中的振兴与发展。参观北京慧亮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教育基地,聆听张教授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提质与创新的分享,感受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所能赋予教师崭新的洞察力。走进公费师范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以为更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出征仪式

图为实践队成员开展学法指导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智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队成员开展家访活动
易县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县。实践队师生共同参观易县博物馆,游览“易水长歌”,体验“一步千年”,感受易县慷慨悲歌的文化内核,感悟易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参观易县规划展览馆,了解易县城市化发展布局,描绘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激发广大县区人民建设家园的热情。参观易砚博物馆与易县宏生錾铜工艺研究所,体验非遗制作,传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感悟“劳动美”
身为未来的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师范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公费师范生就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同易县第二中学的优秀教师进行访谈交流,搭建师资融合的大平台,为未来教师生涯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实地寻访易县的文化资源,将县域老区独有的文化资源浸润思政课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微课视频录制
此次易县之行,是坚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与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也是将地域文化与革命精神转化为教育资源的积极探索。实践队员们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立足实践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通过追寻革命足迹、探索历史脉络、传承红色基因实现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的同频共振,通过多样化实践形式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和价值遵循,将青春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在行走的课堂中砥砺意志品格,擦亮师范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