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月29日下午,福州大学至诚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4班团支部走进鼓楼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以“传承红韵,雕润童心”为主题的非遗美育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木雕”为内容载体,带领六年级的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涵养家国情怀,为学生带来一场连接历史与匠心、融汇爱国情怀与文化传承的特殊课堂。
烽火忆峥嵘,匠心启新程“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吗?”“80周年。”在得到学生响亮的回答后,主讲人顺势引出主题,“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锻造了我们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也深深烙印在我们的一项传统技艺中——它就是‘金漆木雕’。而今天,我们将通过一项同样需要耐心与坚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木雕,来感受这份精神的力量。”屏幕上,“传承红韵,雕润童心”的主题缓缓展开,主讲人通过展现精美的金漆木雕作品,其繁复的工艺、金光璀璨的视觉效果,瞬间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
巧手拓神韵,金漆印童心在讲解了金漆木雕的精湛工艺后,便进入了学生期待已久的手工环节。团支部的“小老师”们通过图文和现场制作清晰演示了金漆木雕的制作步骤。随后,志愿者们将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并深入小组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室里,学生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操作,当金色的纹样最终在红色底纸上闪耀显现时,教室里充满了惊喜与赞叹。在志愿者的耐心帮助下,一幅幅带着金色光芒的小作品也逐渐诞生。
童心映金彩,薪火传永续活动尾声,学生自豪地举起自己亲手完成的红底金纹木雕作品,每一幅都闪耀着独特的匠心光芒。最后,全体学生与志愿者们手持作品,留下了一张成就满满、笑容灿烂的大合照,为这次融合了历史、技艺与爱国情怀的美育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传承不止息,美育润无声本次“传承红韵,雕润童心”活动,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思考起点,以金漆木雕非遗体验为实践载体,不仅让小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金漆木雕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的种子。至诚学院的学子们也在此过程中践行了文化传承的使命,让红色的基因与金色的匠心在青春的接力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