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假个人分散社会实践活动心得感悟

作者:孙慧玲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新春已过,想起在春节前我参加的“挥毫泼墨送春联,贺岁赠福递真情”活动,这不仅是上大学以来我参加的第一个实践活动,更是表示疫情结束的一个代表。
在高中时,我们学校就会在假期时组织同学们进行志愿实践活动,当时的我并不明白其意义,只当是任务就做完了,直到2019年寒假,那时候疫情突袭,而我只当是一个小病毒,坚信很快就会结束,而我迎来的却是学校延缓开学,无止尽的网课、无法脱下的口罩、做不完的核酸检测……在我的生命历程中,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这么长久地遭遇了真实的灾难。我与我的家人,和全体社会成员一道,共同生活在新冠疫情引发的灾难危机中。每一次灾难总以极端的方式对人类生存提出严峻的挑战,每一次灾难也总以极端的方式迫使处于灾难中的人们淬砺意志,进而寻求灾难问题的解答。 面对灾难,很多平凡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挺身而出、交出答案,在我们面前站立成一道道英雄的雕像。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99 届校友余贤一样,许多校友和你们的家长,逆行而上赴湖北战“疫”,我们这座城市就有 167 位这样的英雄。让这个城市热泪盈眶的,不仅是他们脸上口罩的压痕,还有他们奔赴前线背负的行囊中一大袋一大袋挑战个人生理极限的成人尿不湿。不止逆行而上者是英雄,春节以来从未休息守护着每一座城市的医生都在这个行列。同时也有很多普通人挺身而出,自愿作为志愿者,为疫情的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想,这个世界上人们所能感受的温暖与美好,常常并不在宏大的宣示而在于细节,在于困境之中闪现着人性光芒、可以解决问题的行为细节。许多天以来,我们多次被这样的细节感动,泪流满面。这并不是我们意志脆弱和情感失控,而是我们的精神需求,每个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在泪流满面中滋养我们的善性,在泪流满面中坚定我们价值体系中对于正义与伟大的定义和崇尚!                                    
如今,我的高中三年,最美的青春三年过去了,伴随的是疫情也随之结束了。2022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表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意味着,三年了,疫情时终于结束了,接下来我将迎来真正的大学生活。所以在寒假我参加了志愿活动,既是明白了志愿活动的意义,作为对高中生活的一个告别,也是对大学生活的新期待。
这次志愿活动其实并不难,无异乎给社区老人送送春联,送送祝福,但是其背后的意义却不一样。我看到的是,在工业社会下,老房子一个个被拆掉,所有人被移到高楼大厦中居住,原本村头巷尾是热热闹闹的串门,如今被高楼大厦锁住的不仅是曾经的热闹喧哗,还是一代人的记忆。我想这些老人应该是孤独的吧,不然怎么会如此喜欢小孩子。时代是在变化,但是年味越来越淡了,现在还有多少人家记得传统节日该怎么过呢?往年的年夜饭富有年味,大家在吃完饭后聚在一起聊聊天,一起看春晚,而现在,年夜饭似乎只止步于饭,甚至有的人连饭也不好好吃,一心只盯着手机,与家人之间毫无沟通,长此以往,亲情的重要性在他心中慢慢下降,随之而来的便是长久的孤独感,仿佛失去了全世界。从前的日子变很慢,车马邮件都慢,在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虽然人们交流并没有那么方便,做不到五湖四海都是朋友,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是亲近的。放下电子产品,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看看这个世界,有多久没有与亲人朋友面对面好好交流,这样才会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以往年味的热闹才会重新归来。
这个世界也需要批评者,伟大批评者深邃的洞察和先觉的预见,常常指示着我们问题解决的价值与方向;但这个世界不需要抱怨者,尤其是面对真实情境中具体问题的解决一筹莫展、怨天尤人的抱怨者;这个世界更需要行动者,尤其是善良而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我能做的便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志愿者,在志愿之家提议更多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2-03 关注
社会实践总结推荐
  • 关于寒假个人分散社会实践活动心得感悟
  • 传红色基因,担时代重任
  • 传红色基因,担时代重任
  • 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了101年的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在改革建设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有党才有今天的幸福
  • 社会实践总结 02-01
  • 深入自媒体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 本次调研聚焦“三农”热点话题,定位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环节,助力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选择安徽省内典型案例为调研对象,
  • 社会实践总结 01-28
  • 红色耀中华 风骨传后人
  • 在这个和平的时代中,存在着没有硝烟的战争,处处都有竞争与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担,就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我们应缅
  • 社会实践总结 01-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