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川北医学院“薪火相传,情系阆苑”国情社情观察队,于7月6日下午三点,来到阆中古城寻找江北王皮影的足迹,队员们观看了王皮影表演、参观皮影博物馆展出等,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王皮影的艺术魅力,看到了传承者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热爱。
活动前期队员们做足了功课,了解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王文坤为首的王家班就开始活跃于川北各地区,夜晚乡邻齐聚一堂共同观看皮影戏,它是当地居民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更是当地乔迁之喜、小孩满月等重要日子必请的节目之一。
活动伊始,非遗传承人第八代传承人王彪老师,为我们表演了三出精彩绝伦的皮影戏,分别是劈山救母、关羽用计斩蔡阳、皮影现代迪斯科,皮影人物们灵活的身姿,舞动着的喜怒哀乐、独特的地方唱腔,给人物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同时传承人为不同的人物设计了不同的肢体语言,通过摸胡子、击剑、骑马等动作,配合忽密忽松的鼓点、场外表演者饱含情绪的独白,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营造了紧张而又精彩的观看氛围,让队员们沉浸其中,观看过程中惊喜连连,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表演最后一出时,王老师邀请观众到幕后参与皮影的表演,架起自己所心仪的皮影人物,提携宛转它的身姿,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皮影戏中的乾坤,并不知是台前看到般如此轻松自然,如何将人物演活、如何声画巧妙结合、如何将动作细致入微,都是一门学问,队员们在为王老师行云流水的表演感到震撼的同时,也认识到传承的路上是汗水与钻研所成就的。
紧接着,王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奖项室,满墙的荣誉都是王皮影实力的象征,从川北走向世界,向各地人民介绍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共同的担当和使命。当我们随着王老师走进地下展厅,在参观制作精美绝伦的皮影的同时,王老师为队员们讲述了王家人关于皮影戏的记忆,爷爷王文坤是他皮影戏的启蒙,在皮影艺术的各个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和影响力,将中国人的皮影戏带出了国门,王文坤曾自述“我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艺术生涯,砍柴休息时在沙坑里用木棒画图,打钻子休息时以钻子画画,坚持不懈。”真可谓是热爱可迎万难,坚持方能成就未来。
当说到他自己,他用一句话来概括了他与皮影戏的深厚渊源,可谓是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在他手中变成了活的灵魂,被表演者倾注了充沛的感情,王老师用心对待,用汗水传承,从他在台上演绎着人物精彩的人生瞬间,到台下对皮影人物设计的精心雕琢,无一不向队员们展示了作为非遗文化传承者的定力、魄力、努力。
另外,据他介绍,川北王皮影师从自然,法古出新,集“土”“广”“渭”等皮影之长处,吸众家“雕”“剪”“绘”“刻”等技艺之精要,融川北风情民俗之意趣而自成一派,同时选用上等牛皮经,刮,磨,画,刻,着色,辍订等三十余道工序,手工精刻千余刀而成,队员们欣赏着形态各异、生动立体的彩色皮影人物,从最初的皮影设计看到改版数次的不同风格,深刻感受到了每个传承人心中初心不忘的使命与责任,唯有一代又一代的心血灌注,才能让传统文化保质保鲜,在沉淀中奋起,在时间流逝中屹立不倒。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王皮影凭借他独特传神的表演魅力,深深吸引了队员们,这不仅仅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更让队员认识到了,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应该被大力支持与保护。据队员们了解到,如今许多优秀非遗文化的生存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希望队员们的此行能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王皮影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投身于传承优秀非遗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