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绿色农业发展之风,悟社会实践真谛
作者:东野梦桐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益农长青调研队
沐绿色农业发展之风,悟社会实践真谛
“十四五”时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进入低碳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幅降低,农业减排固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用能效率有效提升。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突出强调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
2023年这个暑假让我体验到别样的、热烈的农业生活,为响应国家发展绿色农业的号召,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助力乡村农业发展。自6月24日,我们曲阜师范大学益农长青调研队深入临沂市兰陵智慧农业示范园,开启为期两周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探究绿色蔬菜产业园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实践是切实感悟农业发展的有力方式,本次实践通过田野调研模式,深入农户家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农户访谈,这并非一帆风顺,6、7月正值高温天气,尤其是实地走访这段时间,奔波于一片片农田农村之中,炎热的酷暑向我们席卷而来,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的“落汤鸡”,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坚定团队目标,用自己的双腿走出了青春的模样,走出了大学生的风采。
图为实践队员与农户访谈调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邱明霞 摄
我们从一个个农户家庭的深度访谈中,得知绝大多数农户不再像传统农业一样,坐等靠天吃饭,而是引用先进智慧大棚等设施,与当地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我们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以及相比于过去的封闭的农村,现如今农业生产技术已更迭万千。当队员们看到几百个大棚鳞次栉比,绿色蔬菜呈现一派盎然生机时,我们深切感受到逐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及龙头企业与蔬菜合作社带动农户实现的合作共赢。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智慧大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曹梦颖 摄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必须要深入实践,走出大学这个象牙塔,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增长才干,成为可堪重任的栋梁之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这个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活动,我始终认为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三下乡是一段路,时而坎坷,时而收获沿途风景,虽然困难重重,但成长与收获让人更向往与坚定。
作为此次实践活动的队长,肩负的不仅是团队的远大目标,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从实践地点的选定到实践活动的圆满落幕,收获颇丰,这绝非大学课本中理论所能学到的实践经验。无数次的沟通,无数次的磨练,无数次地放下又拿起,磨练着我的组织以及沟通表达能力,无不代表着一个大学生的成长。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鼓励我们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乡村间展开我们多彩的大学生下乡之旅。走进农村,深入农田,调研我们饭桌上的绿色有机蔬菜是如何在现代技术更迭发展中一步步进入我们的视野。两周的实践活动,苦中带甜,如同一盏浓厚醇香的茶,初尝苦涩,回味无穷,留有余甘。(通讯员 东野梦桐)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7-09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助力绿色产业振兴
-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短缺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
- 山理学子三下乡:红色耀中华,风骨传后人
- 山东理工大学“向日葵”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继续在莒南县郭家埠墩村进行“落实红色精神学习措施”主题实地调研探访,深入乡村,通过口头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
- 萤火微光,寓教于乐
- 为深刻贯彻党的二十大发展要求,缓解教条式的教学形式,团队贯彻“寓教于乐”的理念,发展乡村教育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
- 健康夜市暖民心,基层医疗在行动
- 中国青年网十堰7月1日电(通讯员:宁一菲)7月1日晚,十堰市爱丽舍小区的居民们都自发地聚集到了一起,参与周末“健康夜市”活动。在
- 大学社会实践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