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宜宾
7
月
9
日电(通讯员 贾宇鑫 曹渝)“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深化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西华大学夏梦萤火实践团赴四川省宜宾市开展了以“沿总书记来宜足迹,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5日到9日,实践团怀着“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辈遗志,开创美好未来”的初心,走进了宜宾博物院、李庄古镇以及赵一曼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景点进行参观、学习。
宜宾博物院·浸润红色文化
“读懂一座城市,应该从博物馆开始”7月5日下午,夏梦萤火实践团来到宜宾博物院开展实践活动。
悠悠酒香,浸润千万年;漫漫历史,诉说中华情。博物院设置多个展馆,其中“我住长江头”、“酒都酒风”特色主题展馆以“江”、“酒”为线索,串联起远古时期到1949年12月宜宾和平解放的历史风云。抗战时期,宜宾作为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接纳了十余所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以抗战精神存续中华文脉,发挥了文化抗战、传承文化、保存文脉的重要作用。漫步在这悠悠长河之中,宜宾人民对家国的深切情怀跃然于心。
图为实践团在了解参观文化抗战展览模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思懿摄
李庄古镇·重回峥嵘岁月
为了能更加深刻学习宜宾在抗战时期发挥的文化抗战作用,7月9日上午,夏梦萤火实践团来到李庄古镇进行进一步学习。
实践团成员来到古镇内同济大学旧址。抗战时期,同济校园被毁,同济师生发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越过千山万水,西迁入川,并且在沿途仍坚持开展招生、教学工作,为抗战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图为实践团在同济大学旧址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洁 摄
古镇的青石板路镌刻岁月的足迹,满载着历史的木屋上略显陈旧的标语——“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却映射新时代的李庄精神。
短短十六字,道出了抗战时期古镇居民文化抗战的坚定支持。风雨飘零之中,小小的李庄古镇接纳了一万多名学生和老师,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实写照,这是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和气概!
图为李庄古镇居民家白墙上的标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洁 摄
古镇慧光寺街庄严肃穆地矗立着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石碑无言,却又无时无刻不向人们诉说那段艰辛的岁月。风起时,长江纤夫的号子、知识学者的争辩、抗日英雄的怒吼入耳;风止时,古镇祥和,鸟鸣翠竹。
图为阵亡将士纪念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洁 摄
赵一曼纪念馆·继承先辈遗志
“剑阵横眉,刀丛冷对,烈烈英风正气扬”7月8日下午,夏梦萤火实践团前往翠屏山赵一曼纪念馆,了解、学习这位巾帼英雄的事迹与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馆参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洁 摄
神州破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赵一曼女士服从党的安排,前往白山黑水,发动组织群众在东北抗日第一线与日本侵略者开展殊死搏斗。
铁钳、书信、沾满血污的衣服无声地展示赵一曼女士曾经遭受的酷刑,为了从她口中套取有价值的信息,日本侵略者无所不用其极。但“我是共产党员、抗联团政委,情况我都清楚,但是你们就是把我整死,我也无可奉告。”赵一曼女士在经历非人的虐待后,依旧保守党的秘密。“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肉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我抗日的信仰,打败不了中国人抗日的决心。支撑着她的是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是对国家赤诚的情怀,是对和平的深切呼唤,是对民族解放的希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赵一曼烈士宣传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霍雨帆 摄
绚烂鲜艳的红花绽放在华夏大地,永不凋零;红枪白马女英雄的故事世人铭记,代代相传。赵一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铮铮誓言。
图为实践团在赵一曼纪念馆前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霍雨帆 摄
对历史的认知不能只停留于书本的文字,更应迈出步伐走出去。沿着英雄的足迹,去到英雄的故土,重温峥嵘岁月,继承先辈遗志,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是新时代的奋斗着,是新时代的传承者,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