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探索: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

作者:殷圣凯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医路泉行,守遗守艺实践队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7月31号讯】(通讯员:殷圣凯)

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元寺等地的参观活动成为“遗路泉行,守遗守艺”实践队在泉州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和宣传泉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下是对实践队活动的全面报道。
 
闽台缘博物馆是中国一座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建立于2006年5月,旨在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的历史关系。该博物馆汇集了展示描绘与台湾丁艺美术界历年来创作的工艺精品,并展示了闽台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盛况。游客可以参与现场制作展示,与非遗文化互动。博物馆的展品由泉州市民间丁艺美术家协会各会员单位提供,其中包括惠安石雕、惠安木雕、泉州木偁、泉州刺绣、德化瓷器、永春漆篮、泉州脱胎工艺品、神将盔帽、泉州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闽台缘博物馆是一个能够全面探索和参观泉州非遗文化的场所,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
实践队成员充满期待地踏入闽台缘博物馆,这座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将福建与台湾的历史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博物馆内,丁艺美术界历年来创作的工艺精品展示着两地的文化交融与艺术创造力。惠安石雕、木雕、泉州木偁、刺绣、德化瓷器、永春漆篮、脱胎工艺品、神将盔帽以及泉州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生动地展示了泉州的非遗之美。参观者不仅可以欣赏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还可以参与现场制作展示,深入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泉州市民间丁艺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单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展品,使闽台缘博物馆成为探索泉州非遗文化的一座瑰宝。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泉州市侨乡体育中心,是国内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之一。该馆建筑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6500多平方米,分为二、三、四、五层展区。馆内常设展区展出各类非遗展品650多件,其中包括南音、木偶头雕等众多非遗保护项目。参观者不仅可以欣赏到非遗项目的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图片介绍和多媒体演示,还可以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展示,全方位感受非遗的魅力。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国内最大的非遗馆之一,给实践队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馆内展出的各类非遗展品近700件,其中包括南音、木偶头雕等重要的非遗保护项目。参观者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图片介绍和多媒体演示全面了解非遗项目的精髓。更为特别的是,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让参观者能够亲身感受到非遗技艺的魅力。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其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和生动的展示方式,为人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非遗世界。在这里,实践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认识。
 
另外,开元寺作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也吸引了实践队的参观。开元寺始创于唐代,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该寺庙宇主要系明、清两代修建,占地面积达78000平方米。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自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备受重视。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元寺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之一,展示了泉州作为海洋商贸中心的历史地位。
 
在“遗路泉行,守遗守艺”实践队的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参观上述地方的博物馆和寺庙,深入了解泉州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加深了他们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的认识。实践队的成员们通过亲身参观和体验,将所学所感融入到实践中,为传承和弘扬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看到了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开元寺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地方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欣赏非遗文化的机会,也在推动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弘扬泉州的文化宝藏作出更大的贡献。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医路泉行,守遗守艺实践队 责任编辑:殷圣凯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01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学习红色经典 重唱红歌沂蒙山小调
  • 近日,为探寻红色歌曲背后的秘密,追溯红色歌曲创作的源泉,田野新青年之溯梦沂蒙调研实践团队队长滕鑫森与团队诸多成员,共同前往山东
  • 大学社会实践 08-0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