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红忆寻声”社会实践队赴杭州市萧山区靖江街道花神庙社区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孙张才。已是白寿之年的孙老依然精神矍铄,回想起那段军旅时光,心中又激荡起万丈豪情。
图为老兵孙张才敬礼的照片
“我叫孙张才,1924年出生,1951年的时候我 27 岁,去参加了朝鲜战争,1953年4月回国。”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老曾服务于司令部、机关部,负责管理。他胸怀天下,立志保家卫国、报效国家。
图为孙老的纪念章
赴朝会战——牺牲惨烈
飞机盘旋,炮火轰鸣;硝烟弥漫,满目疮痍。美国飞机于三八线后方进行上千架次的轰炸,志愿军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誓死保障从鸭绿江到三八线的航线路线。孙老哽咽道:“轰炸飞机太多了,我们部队第一批有170多个战士,不到180;1951 年圣诞节前就牺牲了 90 多个。”战争很残酷,但孙老说,每当他听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的旋律时,心中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国家,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兵孙张才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印“麦克马洪线”悬而未决,苏联在北方虎视眈眈,蒋政权在台湾图谋反攻,美国更是处处瞧不起中国。“我们去打朝鲜战争是为什么?新中国刚刚成立,这场战争对我们国家有重要影响。要保家卫国,我们自己就要证明自己强大,八年在朝鲜作战就必须要当英雄。”铿锵有力的声音落下,当年志愿军浴血拼杀的场面恍若浮现在眼前。
图为孙老展示抗美援朝时期的旧物
一纸书信——回忆往事
“1953年7月27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新中国诞生后,首次同美国侵略者较量取得胜利的日子,也是结束朝鲜战争的日子。”孙老说,一生中最令他难以忘怀的,便是朝鲜战场上的艰苦斗争的岁月,虽然时间不长,却是度日如年;每当回想起战火纷飞的战场、那些惊心动魂的场面,孙老在难以忘却的同时仍感到一阵“后怕”。
图为老兵孙张才讲述参军经历
“我自1951年6月离开地方工作正式入伍,同年8月16号就赴朝会战,1953年4月回国。”孙老说,1953年7月27日停战后,大部分部队奉命回国,少部分其实仍坚守在朝鲜:一是帮助朝鲜人民恢复战后经济,重新建设家国;二是以防万一,防止突然事变。
图为孙老写的参军回忆录
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志愿军们用血肉之躯扛起了国家命运,用鲜血与汗水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国泰民安。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红忆寻声”一直在路上。
图为“红忆寻声”社会实践团团队与老兵孙张才合照
文字|章雅莲
图片|范雨沁 孔章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