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瞻仰革命烈士,缅怀英雄人物,激发青年人的爱国热情,7月1日,常州高校“风行振国”团队走进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在常州吕思勉纪念馆开展了一系列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先辈故居、聆听革命故事、与先生合照,缅怀先生的同时也向先生学习,争取为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一小份力。
作为实践队伍的一员,自从来到常州之后,就了解到常州当地现存许多名人故居,除却常州“三杰”故居之外,我惊喜地了解到原来素有“学者才性,史界典范”之称的吕思勉先生纪念馆也坐落于此。这次跟随团队成员们一起踏入吕先生的故居,我被他手不释卷的求知精神深深打动,吕先生读书万卷,更是笔耕不辍,一生致力于编纂史书,为通史写作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先生以史为鉴,创作革命书籍,这样的兢兢业业的奋斗让我领悟到了铭记历史的重要性,更加坚信中国中产党的正确引导,励志发扬先生真心向学、朴实诚恳的学者精神。
此前我就有幸拜读过先生所著史书《白话中国史》,吕先生对于历史中某些人物和事件的独特见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据我所知,一部史书的编纂常常是一个团队几十个成员相互配合,一起努力的结果,参观了吕思勉先生纪念馆后才发现,这一整套史书是吕先生独自查阅史料,大量阅读史书,再加入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呕心沥血写作而成。
走进吕思勉纪念馆,馆内共四进,青砖粉墙,飞檐瓦当,木格花窗映入眼帘,给人以淳朴典雅,书香溢宅的氛围。馆内墙壁悬挂讲述先生生平的展板、字画、画像,展柜内存放先生早年旧物和图片史料,行走其间,细细观赏,先生的一生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先生的生平学术展览、藏书展、生活用品展,望着先生书房内珍藏的史书,我霎时明白了先生的学富五车来自于长年累月手不释卷的积累;仔细阅读先生所著关于历史和革命的书籍,才发现著作等身的吕思勉先生善于将新思想新学说融入历史并进行阐述,吕先生不仅仅是位史学家,更是胸膛里跳动着一颗爱国心的革命者,为冲锋在前的革命斗士们指引方向;伫立在早年先生讲学的学堂前,先生讲解知识,分享见解的声音似乎回荡耳边,先生不是闷头默默搞研究的自私之辈,而是广泛招收弟子,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图为团队成员们端详纪念馆内吕思勉先生的书画用具,古色古香的桌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
仿佛能看见先生读书写字时的样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通讯员 戴钰锋 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生客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于历史真理的坚守是后人有目共睹的。吕思勉先生告诫学生说:“历史是研究整个社会的变迁的”,“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书本的记载,和阅历所得,合同而化,才是真正的学问。”他力图还原当时代的历史语言,梳理出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真实脉络。先生在做学问这件事上严于律己,不骄不躁,严谨认真的学者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学习时也应该结合实践,勤于思考,总结经验,由历史故事中发现适应现世的道理,以史为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建设中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有关吕思勉先生的历史史实,
仔细体会中国共产党早期参与者为革命付出的艰辛,
他们呕心沥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通讯员 戴钰锋 摄
吕思勉先生的后半生经历了太平洋战争,上海租界沦陷,他毅然返回常州老家,原本富裕的家庭和宽阔的住宅毁于战火,常州沦陷后,日军控制了整个常州,百姓出入城门都要对日本守军脱帽鞠躬行礼,吕先生宁死不屈,他宁愿让日军毁掉自己的房屋,也绝不向日本人低头。吕先生身上的气节与当时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和抗日英雄一样,他们的爱国心闪耀在史册之上。今天,我们青年一代走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应当谨记爱国主义者们团结奉献的伟大精神,他们建设新中国的人物已经完成,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传承他们的精神,直面新时代为我们出的新课题,为建设更好的祖国付出我们的青春和热血。
图为常州高校“风行振国”团队在吕思勉先生雕像前的合照。同学们庄严肃穆,
对先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心生敬佩,
同时自己也暗下决心,朝着自己的小目标不断奋进。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通讯员 戴钰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