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茧铺设致富道,武汉纺织大学青春护农实践小队赴晋城侯井村调研蚕桑产业

作者:侯亚捷 李一鸣 来源: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
8月16日,武汉纺织大学青春护农实践队晋城分队奔赴阳城县侯井村调研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据了解,蚕桑产业是阳城县促农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近年来,阳城县按照桑蚕品种优良化、蚕种生产精细化、桑园管理机械化、小蚕饲养共育化、大棚养蚕工厂化、老熟上蔟方格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蚕桑产业发展。
 

 
实践团队走访调查得知,2023年阳城县春蚕共发种14000多张,预计产茧70多万公斤,将带动蚕农增收4000多万元。实践团队还了解到,自从阳城县蚕茧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之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周边各个乡镇的村民都开始在家中进行蚕茧养殖,使村民们在日常的务农之外又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村民们每年分四季养蚕,一季养蚕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这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侯井村侯主任介绍到。
 

 
通过调研发现,阳城丝织生产机构为居民提供了多样的服装、被料及纺织材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负责人成经理向队员介绍道:“目前企业中的工人大多为中老年人,在解决周边四五个乡镇几百位乡亲的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未来我们打算向中下游发展,也就是纺织服装制作和蚕茧类食品制作等方面发展。”谈到这里,成经理皱眉补充道:“公司虽然有请很多外国专家来指导蚕茧养殖,但还是面临着厂内工人平均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外围销售、宣传、跨境电商等方面的人才稀缺,专业性水平不高等难题。”因此,企业负责人也表达了对校企合作的殷殷期待,欢迎我校师生去公司参观,共同进行技术与人才交流。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队员赵慧烨感叹到。在这个不平凡的夏天,武汉纺织大学的学生团队走出校园、走向乡村、走进基层,以学科专业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战略做贡献,力求做好当地乡村特色蚕丝产业的推广普及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2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羲里娲乡话推普:兰州理工大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 以音塑魂 品味千年非遗古韵长存
  • 8月13日至27日,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在济宁曲阜尼山圣境举办。8月1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
  • 大学社会实践 08-22
  • 小蚕茧铺设致富道,武汉纺织大学青春护农实践小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