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守护生态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肩负的使命。为了建设绿色家园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青社实践团的一名队员,于今年8月20日到22日,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石门山展开了实地调研,了解了山区清扫工作和劳动难度。
捡拾垃圾,只此青绿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区火向党实践团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曲阜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石门山进行有关生态保护的深入探索。实践队队员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石门镇政府进行联系,到达石门山旅游景区清扫垃圾。队员使用扫帚,簸箕,垃圾袋,抹布,酒精喷壶等清洁工具进行垃圾的清扫和杂草的清除。不仅如此,还要帮助游客捡拾掉下悬崖的物品,并维修公共设施。实践队队员与山上日常清扫的环卫工人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并对他们的辛勤劳作表示感恩。环卫工人每天上山下山,认认真真地扫清每一级台阶,正因为有他们日复一日的守护,才有了如此稳定的生态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铭记党旨,发扬光大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时刻铭记党的领导并付诸行动,为生态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践行文明的同时,成为文明的倡导者。在大扫除过程中,大家各尽所能,协同推进,有条不紊,充分发扬了"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和"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

图为实践团队员集体到达石门山。通讯员 马源 供图
刻苦攻坚,满载而归
环卫工人讲述有时遇到雨天,雨水浸湿垃圾,整个麻袋的重量增加,也加大了他向上攀爬的难度。但他觉得这不只是单纯地做公益,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是一种带给她快乐的方式。“腿上又被蚂蚁咬了。”刚结束垃圾清理的环卫工人,挽起裤腿指着红肿一片的皮肤说,“这是常有的事,已经习惯了。”每次深入树林,队员们总会被蚊虫叮咬或是树枝刮伤活动的开展,是一次次困难解决的过程。环卫工人介绍道,现在游客都有错误的认知,觉得垃圾扔得近不美观,索性就扔远点。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后果就是,他们需要更加深入丛林,才能捡的到垃圾,大大加重了任务量。
成为日常山区合格的清扫员需要从攀岩、跨越障碍、力量训练、体力支撑上达到标准。了解到清扫员们娴熟地从山顶爬到山腰,一上午的功夫,垃圾装满一麻袋满载而归每年节假日,就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无论是陡崖,还是深谷,只要有垃圾,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清理干净,用辛勤的汗水守护着石门山的美丽。环卫工人攀附在悬崖峭壁上清理垃圾,维护景区环境。除了巡查并清理垃圾,还经常帮助游客捡拾掉下悬崖的物品,并维修公共设施。

图为实践团队员使用扫帚认真清扫。通讯员 马源 供图
扫一寸土,扫得天下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队员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我做起,从日常劳动做起,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唤醒内心的劳动精神,“扫一寸土”是“扫天下”的准备,“扫天下”是扫好一寸土之后可能有的结果。“扫一寸土”与“扫天下”将实现小目标与实现大目标的基础的道理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认真扫好每“一寸土”,才能得“天下”。通过劳动,队员们不仅清扫了石门山,更能体会到了山区清扫者的不易和辛苦,学会了找对的方法去做事情,提高责任心,努力坚持做好每件事。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
以“扫地”这项劳动为契机,让队员们从小事做起,以劳树德,以劳增智,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逐步成长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青年。
劳动教育必须立足每一件小事, 队员们在劳动习惯养成上 “有心”,在劳动过程体验中 “走心”,在劳动品质发展中 “润心”。养成好的习惯,不在形式,贵在坚持,进而做到自律、自控、自信、自强, 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图为实践团走进石门山为游客宣传相关知识。通讯员 马源 供图
本次活动使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青社实践团的队员们意识到,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学子应该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增强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队员们们纷纷表示今后将会以实际行动肩负起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使命,共同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环境,守护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