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学子社会实践:走进浙江杭州,促进社矫基层治理共建

作者:邢文清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颁布。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开始试点、到2014年全面推进、2019年正式立法,在总结提炼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逐步细化的法律规定,社区矫正已成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开放的社会化条件下监管教育罪犯的重要一环。
      这个暑假,中国政法大学青砺领”杭“调研团队来到浙江省杭州市,探寻社区矫正视角下社会治理的杭州模式。

一、行程安排
      本小组在七月下旬正式开始实地调研,正式调研的第一天,小组成员前往提供社区矫正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研。本次调研中,小组成员采访了负责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团队成员就“浙里连心”心理矫正系统与相关工作人民展开交流,了解企业作为第三方主体在提供社区矫正服务上的优势及特点。
      调研的第二站,小组成员前往杭州市上城区社区矫正中心。小组成员分为三组,对14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并与上城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调研的最后一站是杭州市拱墅区社区矫正中心。小组成员对15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并与司法所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二、经验总结
      杭州市作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首批试点城市,自2003年社区矫正工作开始,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理模式。
(一)社区矫正机构
      在社矫工作的管理方面,杭州社区矫正机构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协调社区矫正机构各方面的人财保障,负责社区矫正的入矫、解矫和监督管理,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社矫工作顺利进行。
(二)第三方企业
      在社区矫正的教育层面,在一些心理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等专业性较强的帮扶工作上,由政府购买第三方企业服务的方式进行。杭州市司法行政机关则通过购买第三方企业的专业心理服务,使用第三方企业生产的线上平台对被矫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时监管。第三方企业通过与当地司法部门签订合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力紧张的问题,并与社区矫正中心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加强对被矫对象的监督管理。
(三)社会组织
      《社区矫正法》第40条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公开择优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或者其他社会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在教育、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关系改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扶”。杭州市在这方面也积极推动社会组织进驻各地的社区矫正机构,帮助被矫正对象实现再就业与再社会化,并扩充社区矫正工作的志愿者团队。 
      杭州市对于社区矫正工作治理的多方协同模式,展现出“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格局。

三、基层治理共建展望
(一)加强实质性治理
    实质性治理既是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对被矫人员的要求。对于前者,一方面,要求社区矫正机构实现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设置个别化矫正方案;另一方面,要求社区矫正的实质性要求社矫机构在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帮扶教育上采取实质性的措施。以普法活动为例,不仅要在形式上丰富普法活动的类型,促进被矫人员的参与,还在在实质上借助普法活动实现教育矫正的目的。对于后者,则要求在对被矫人员的矫正效果进行实质性评估,即对其是否在思想上完成矫正进行评估。
(二)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
    社区矫正的顺利开展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在实践中,除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作用,仍然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杭州市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来监测被矫正人员心理状况的经验值得借鉴,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力量参与的重要性。囿于社矫力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难以及时了解到被矫对象的心理异常,更何况还存在被矫人员谎填心理问卷的情况,因此,以第三方企业、社会组织的参与既能缓解社矫力量紧张的困境,还能加强对被矫人员的心理干预,进行及时矫治。
(三)加强社区矫正的普法宣传
    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被矫正人员的再社会化,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对社区矫正的正确对待。社区矫正虽然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但是其所涉及的被矫正人员社会危害性极低,且在入矫前均已进行入矫评估。社区矫正对象因其身份面临着就业方面的困境,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对于被矫正对象的区别对待。因此,要加强对社会的普法宣传,促进公众对社会矫正的合理看待,以包容的态度一同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的有效治理。
四、实践总结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以社会化矫正措施为代表的非监禁刑与当下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体系目标相适应。
      在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本小组成员对“社区矫正”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并对社区矫正工作带来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切实的感悟和殷切的期待。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8-26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游红
  • 法大学子社会实践:走进浙江杭州,促进社矫基层治
  • 华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 灯火之间,百年传承
  •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七彩青春志愿行
  • 华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温杯烫盏,慢品茶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