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色的故事里,激扬着火红的青春

作者:陈旭坤 赵金哲 来源: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寻梦芡香,党建聚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风流熏麝气,包裹借荷香。”循着姜特立先生的诗情画意,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寻梦芡香,党建聚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轻盈7月来到了“南芡之乡”——天长龙岗。随夏日暖风而动,与青绿芡叶共舞;踏青春步伐而行,听天长致富故事。在实践精思中,逐渐学习当地打造特色芡实品牌,水里捞金,惠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龙岗密码,探寻这条发展路上的“只此青绿”。
初识芡香,与叶共舞
初见芡实水田,我不禁为这第一次见到的风韵所惊叹。负责拍摄的队员告诉我,他突然发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止能道出荷花的风姿绰约,亦可赞美芡实的芬芳满塘。人行乡间新路,路边是龙岗社区新建的屋户;水面芡叶簇拥,叶下是龙岗人民致富的“金豆豆”。“只此青绿”让无垠的方塘焕发出蓬勃生机,让美丽的天长充满青春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芡实方塘。 周益萱 摄
踏香而行,走近烟火
在那里,我们遇见了正在水田里为芡实除草的农民阿姨们。毫无疑问,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龙岗社区的每一个居民都对这些“孩子们”抱有百分之一百的关心与自信。走近与她们搭话,她们热情地为大家介绍了水田工作,用殷切,关心,与善意温暖着我们。团队成员也换上“皮衩子”,体验水田除草作业。齐腰的水深,粘稠的淤泥,除草工作步步艰难,下水仅仅十多分钟就已经十分不适。让我感动的是阿姨们的举动,她们并未因我们的笨拙而感到拖累,反而热心地为我们指导,让我们跟在她们的身后。上岸后,我们团队无不是气喘吁吁,但我却不敢说可以理解农民阿姨们辛苦一早上的疲倦。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水田芡实除草作业。周益萱 摄
出乎意料的是,她们的脸上仍是洋溢着微笑!笑着讨论着手里鲶鱼的“归宿”,红烧?还是煲汤?初读《桃花源记》时,“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描绘乡间盛世的词句令我印象深刻。如今,农民们一手提着抓上来的鲶鱼,一手握着工资,笑着说着准备给孙子买什么玩具的场景似为我寻到了寄托。如此有盼头的生活,说一句大美乡村应当不为过吧!
告别过后,阿姨们的背影逐渐模糊,农民们寒耕热耘的含辛茹苦,“只此青绿”的乡村画卷却逐渐清晰。我们是农民的孩子!我们生来就是要帮农民的!那乡村现代化的蓝图正是要让农民满意的!那条宏伟的道路正是会在我们脚下走出的!
芡香远溢,电商助农
告别菱芡方塘,参与当地特色芡实产品电商直播销售环节这一体验是让我们倍感新奇的。或者说,作为最常接触互联网的一代,我们是自信的,尽管是初次尝试,我们是不愿辜负当地合作社的信任的。
刚开播时还是紧张的,队员们为了鼓励我,在弹幕中不断与我互动。渐渐地,我们放下了害羞与矜持,展示出青春与活泼,使自己融入到直播带货这一新型销售方式之中,助力龙岗芡实品牌的宣传与推广。沉浸在助农带货的过程,抚摸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芡花的香气愈发清远,深深地激发了我们为振兴而奋斗的动力和信心。
 
图为团队成员参与芡实直播带货环节。周益萱 摄
寻梦芡乡,倾听奋斗
“只此青绿”振兴神话的谱写,靠的不是某些人的呐喊,而是一代代追梦人的接续奋斗。在与天长龙岗芡实合作社张总的访谈中,最打动我们的就是传承精神和奋斗精神。在龙岗三代人的芡实种植过程中,从最初的“靠天养殖”,到人工种养,再到如今的大规模种植、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只此青绿”的擘画倾诉着龙岗人产业振兴的光辉梦想,也凝结着龙岗人的代代传承和不懈努力。
“天芡”花开,再续辉煌
如今,在天长市国家农业产业园,亦有热血青年怀着科技兴农的志向,跟随前辈务农兴农的脚步,把数字化管理的理念引入农业生产之中,让物联网、智能机械、北斗卫星等高新技术在田野间大显身手,用青春的活力浇灌现代化农业之花。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该站在父辈的肩膀上不懈追梦,在青春的赛道上不断奔跑,把自己领域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好。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李高和 摄
这青绿色的故事里,激扬着火红的青春,澎湃着振兴的热浪。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应该将自己局限于书本上原有的知识,更应该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基层百姓的幸福生活;奉献给“只此青绿”的美丽芬芳;奉献给振兴盛世的璀璨光芒。(通讯员 陈旭坤 赵金哲)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3-09-14 关注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安理学子三下乡实践报告:探寻红色足迹,传承时代
  • 行之愈笃 “鲁地寻红,法治同行”调研团第一阶段
  • 法学院“鲁地寻红”调研团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开展社
  • 电气绿色行——暑期低碳环保课堂走进社区中小学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