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是历史赋予沂蒙妇女的特殊称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她们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她们抚养着将士和烈士的后代……沂蒙红嫂们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极大贡献,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鱼水情。它是中国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共同的名字。
妇女也顶半边天,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孟良崮战役中,战士们需要过河,32名沂蒙妇女跳进冰冷的河水中,用身体扛起门板,搭起火线桥。她们有的甚至还怀有身孕,有的因此落下残疾终身不能生育。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啊!有些事情代价很大,但是总要有人去做的。倘若人人趋利避害、袖手旁观,那八路军又该如果渡过这条河。于是她们忘记了河水多凉,忘记了门板多重,唯一记得的是如何能让战士们快一点渡河。男子可为之事未必女子不可为,巾帼不让须眉,这是沂蒙红嫂们给出的回答。红嫂身上体现的沂蒙精神,是为革命而奋斗、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无数的革命者、无数的奉献者的缩影。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在沂蒙老区,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女性的力量从来都不容小觑。明德英,祖秀莲,许来英,沂蒙六姐妹以及无数的沂蒙红嫂们,肩扛时代的责任,一步一步地负重前行,为了革命事业而拼搏。军人在前方奋斗,人民在后方支援。
沂蒙人民对党的忠诚、对党的追随,沂蒙红嫂的无私奉献,是一部革命的历史,也是一部党与群众水乳交融、共同奋进的历史。一段历史、刻骨铭心,一种精神,辉映未来。只有了解历史、见识历史,理解革命的艰难困苦,才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只有尊重群众的无私奉献,才能切实的理解以人为本。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我们生逢盛世,定不负盛世。鲜衣怒马少年时,切勿蹉跎岁月,任时间空流。中华儿女应以中流击水的气魄、囊萤映雪的勤勉,不负少年时,不坠青云志,为理想和家国而不断奋进。我们走进了红嫂纪念馆,走近了红嫂们,也走进了那段炮火纷飞的历史。于图片中见证,从文字中感悟,历史的厚重铺天盖地,炮火的硝烟笼罩天日,而其中,一抹人性的光辉,一束灿烂的坚毅,穿透其中,如一声惊雷,震耳发聩,击碎彼时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