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介绍
王轩铭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苏泽全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林祎娜 东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陈树杰 东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洪泽烽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团队介绍
1.护林小队的队员都是同个市同个高中的同学,彼此相识且熟悉,团队紧密度高,有多次合经历,拥有很高的默契度。并且小组分工明确,每个组员都听从安排,能够有效高效地完成所安排的任务。小队队员每个人都性格温和,不易起团队冲突,每个人都谦虚严谨,容易接纳他人的理念,并通过讨论取精华弃粕,更好地完成寒假社会实践。
2.小队成员来自东南大学三个不同的学院,所接触和学习的专业知识有所偏重,能运用各自所学习到的知识为团队贡献一份不可估量的力量。
3.小队成员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技能,如王轩铭同学有杰出的组织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能够高效组织小组成员有序开展各项任务;苏泽全同学创新能力强,具有强大的社会社交能力,能够有效对接社会实践中所需要的社会人士,为团队寒假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贡献极大;陈树杰同学摄影技术高超,且对乡村振兴理念和政策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经常能在项目设计遇到瓶颈时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并参与设计规划下一步行动,也是我们团队更加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洪泽烽同学电脑编程和制作能力突出,主要负责后期资料的收集和数据分析,并且负责制作推送和PPT以及宣传任务的跟进,是团队幕后保障;林祎娜同学也是我们团队中唯一的女性,她心思缜密,语言组织能力强,是后期结项答辩的主要答辩手,也是随机采访和实地调研相关人士的主要提问者。她在项目中负责体验蟳埔文化,为团队接下来的道路出谋划策。
实践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
调研过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蟳埔文化,护林小队在1月21日前往泉州蟳埔村。
我们先走进蟳埔村及其周边,亲身感受当地簪花气氛的热烈,以及游客络绎不绝的景象。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这里墙体上的蚝壳相互扣砌,堆叠起来如同鱼鳞一般错落有致。通过体验蟳埔村的变化,我们更能体会到簪花文化带给这座村庄的人文气息。组员林祎娜参与簪花进一步感受当地人文气息和自然生态,更切身实地的体验蟳埔文化魅力,为后续调研和活动开展提供实践经验。
接下来我们还采访了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采访开始前,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关于蟳埔文化和乡村振兴的问题
我们走访蟳埔村及周围古村落,进行蟳埔村的历史研究,了解蟳埔女在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参与情况。我们采访了蟳埔村的居民,深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传统习俗等。村民们热情回答我们的问题,纷纷表示簪花文化的兴起为村子带来了更多的人流量,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我们随机采访了参加簪花体验的游客,他们纷纷赞叹本次体验非常棒,并表示愿意推荐朋友一起参与。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对蟳埔女和蟳埔文化更深刻的认知,在采访结束后通过组内讨论会形式分享各自心得,对采访内容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客观性,形成对蟳埔文化的系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