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生命点滴,展望无限未来——中国计量大学“时间胶囊”助老计划在路上“少年强则国强,老年安则家安”,如果说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那么老年人则是社会的财富和沉淀。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当大家都在为生活繁忙奔走的时候,我们却鲜少能关注到迟暮老人的一系列难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然进入“老龄社会”的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他们渴望有机会系统地整理和保存自己珍贵的回忆与故事,同时他们的生活经历与智慧积累也是家庭和社会宝贵的非物质财富。针对这一问题,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时间胶囊”助老暑期实践团队就深入茅山社区展开了调研访谈。团队成员在义工们的协助下对八位老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倾听陪伴,和老人们一起回顾他们的生命故事并制成年谱,此外团队还组织了包饺子、文艺汇演等活动,在传承珍贵回忆和吸收宝贵经验的同时,也给老人们带来了如夏日暖阳般的慰藉。

在开始倾听陪伴之前,团队成员在茅山雨花敬老家园进行了集中统一的规范学习,由雨花斋义工张素云阿姨为志愿者们进行讲解。张阿姨主要分三个部分展开培训,一是为什么要倾听陪伴、二是倾听陪伴的作用、三是如何进行倾听陪伴。张阿姨说,主动微笑、祥和注视、亲切问好、恭“倾”有礼、用心倾听、柔和抚触,这六条是倾听陪伴的精髓,要好好遵守,这既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也能巩固我们自身的修养。张阿姨还说,“陪伴既被陪伴”,我们在陪伴老人的时候,老人也在陪伴我们,在倾听陪伴的过程中,两颗心的坦诚靠近才是获取优质访谈内容的关键。在场的志愿者都深表赞同。

之后团队成员便展开了各自的倾听陪伴,或入户、或约谈,志愿者们努力践行着之前学习的行为规范,谦逊有礼地展开提问和记录。志愿者们拿真心换真心,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叩开了老人的心门。听着他们回忆过往,或峥嵘岁月、或艰难时光,志愿者们深深触动。当谈及老一辈的人生经验时,志愿者们也都仔细聆听。


或许老人是天生的智者,时间和经验造就了他们的智慧。而团队成员探访、回望、呈现。一期一会中,他们不仅看到老人手心的沟壑、眼角的皱纹、苍白的头发,也看到他们依旧旺盛的生命状态,看到他们仍然丰盈的精神世界。每个人都是预备役的老人,他们只不过离终点更近一些,所以倾听他们其实是在倾听未来的自己。 “时间胶囊”助老计划正是在搭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过去被听见,也让未来能听见。
文艺汇演结束之后,各组的年谱资料也已大致收集完毕,此次活动告一段落。老人们十分关注这类项目,结束时或不舍的约定下次再见,或赠送小礼品聊表心意,志愿者们也纷纷与老人合影留念。

实践是认识的,实践出真知。实践,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青年人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形成新的认识;从学习中实践,将平日和实践所学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本次的社会实践就是这样的一次活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的今天,老年人的各方面问题也需要得到思考和重视。人人都会变老,家家都有老人,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下,如何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需要且思且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