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志士引途亮,革命音韵振国兴
发布时间:2024-08-05 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青年理想更加坚定,青年视野更加开放,青年力量更加磅礴。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延安革命历程践行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7月21日广东海洋大学“青春秦韵·筑梦延安”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赴延安枣园革命旧址、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及纪念馆参加集体学习活动,实践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更要做到传颂历史,为建设祖国而求真、为服务人民而自强,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步向前。
承先辈风范,扬奉献精神
为学习革命先烈自我奉献精神,接力红色革命火炬,实践队在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组织下来到张思德纪念广场,参加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宣讲活动。宣讲人曹老师伫立在高大的张思德塑像之下,为在场的实践队开展了一堂生动而又引人深思的思政课。
思政课上,一段段朴素而又有力的语言将众人带回了1944年的延安,带回了张思德推开战友却被埋在窑洞中的那一刻。张思德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关键时刻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这一刻,在场的实践队员无不为之动容。此刻,张思德同志的精神仿佛再次活了过来,与我们站在一起。
张思德纪念广场是对革命岁月的真实见证,承载着张思德烈士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也为实践队员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教育课堂,“青春秦韵·筑梦延安”的一名实践队员上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她表示,“当今全国各地的高校学子都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到延安地区实践调研,发扬延安精神,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传承......”
忆先辈雄姿,思今日巨变
为学习中国革命重要历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实践队员们怀着崇高敬意,步入枣园,走近伟人们的革命岁月。
实践队在园中前行,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导人的旧居逐次映入眼帘。在旧居中,队员们偶遇了来自宝塔区实验小学的小小讲解员,讲解员们凭借深厚且专业的知识和坚定的语气向实践队员们介绍故居内的陈列及其背后的故事。革命领导人们正是在这样一个极其简洁甚至于简陋的环境中领导着中国人民建立起伟大的新中国。枣园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传青春盛韵,唱时代强音
延安,见证了党总结抗战斗争经验、纠正右倾错误主义、争取抗战胜利的历史;目睹了文艺创新为人民的曲折经历;演绎着一场又一场扣人心弦的非凡的剧作。在延安城东北4公里延河西北岸桥儿沟的一座教堂内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与纪念馆现场,实践队员们聆听领学员的生动解说,亲身近距离感受革命氛围,具体学习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党积极总结经验的历史和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以民为本的工作态度,深刻认识到人民在党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是必然的,坚持党的领导是正确的。
在领学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不远处由简朴的木桩与长木凳组成的露天课堂,高墙上写着“严肃 紧张 刻苦 虚心”鲁艺八字校训大字,学习到校训之所立为的是避免文艺工作者脱离人民群众,并进一步学习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历史渊源与“文艺为人民”“文艺需为抗日民族斗争”等的深远意义。
一句一句铿锵有力的歌词,流露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夺取胜利的志气,汇聚成伟大乐章——《黄河大合唱》,在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组织下,实践队员们与其他高校共同合唱,仿佛置身于革命的钢铁洪流之中。歌词气势磅礴、歌声刚劲有力,文化的“冲击波”在此刻击溃一切低迷,斩破束缚理想的枷锁。
最后在“共包饺子”实践活动中结束今日的外出学习实践活动,队员们团结协作,动手足食,虽饺子形态各异,但其乐也融融。今日所学之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傍晚便以行动践行延安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使得队员们更加深刻领悟延安精神,当代青年应有蓬勃朝气,赓续延安精神,积极弘扬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求学理念,深入培养务实的作风,为建设出更具青年色彩的“新”中国不懈奋斗!
作者: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来源: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责编:Beplay手机登录网址
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