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谱写新篇,耕海促进发展
了解了基本概念,实践队深入人民群众,踏入沿海度假村,开启了对“海洋膳食”全方面调查。走进海边的海鲜市场,看到鱼类、虾类、贝类等海鲜琳琅满目,摊主将海虹、扇贝、牡蛎按照个头、货源堆成一座座小山。养殖海鲜的农户提到:“目前,海蛎子主要以散养为主,一年到头都有货,而且水质好,养的海蛎子特别肥,扇贝和牡蛎已经大量上市,扇贝价格在4~6元一斤,牡蛎的价格则卖到5元左右,价格亲民,深受消费者欢迎。”实践发现,海鲜在居民饮食消费中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鲜美的口感以及较近的区位获得了绝佳优势,展现出居民饮食结构中特有的“蓝色食品”下蕴含的是新时代大食物观的魅力,餐桌上各式各样的水产品不仅丰富了饮食品类,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品质,更成为除传统牛羊肉奶蛋外的第二种蛋白质来源,为居民均衡健康饮食保驾护航。
图为实践队员在海鲜市场了解蓝色膳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钰晴 供图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了解了海洋膳食与康养旅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海洋膳食与康养旅游的融合之道将会越走越宽,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